地名:淇門南街村 | 隸屬:新鎮鎮 |
區劃代碼:410621104225 | 代碼前6位:41062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F |
長途區號:0392 | 郵政編碼:456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淇門鎮志》記載:“淇水注入衛水處。故名淇門,又名淇口。”歷史非常悠久。據《浚縣志》(1801年版)記載:“淇門鎮有東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張公廟碑》,唐大順初朱溫冠魏博分遣其將龐師古等下淇門。孔子適衛時與群弟子講學于此。”后村落發展分為淇門東街、淇門西街、淇門南街。居南,稱淇門南街。
基本介紹:
淇門南街村位于鎮西,距鎮區7公里,鄉道農雙線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淇門南街村與淇門西街、淇門東街村在1982年之前統稱為淇門村,1982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淇門村分為淇門南街、淇門西街、淇門東街三個行政村。淇門南街村下轄8個村民小組,304戶,1320口人,耕地2830畝,現有村兩委干部5人,黨員47人。淇門南街村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2010年,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配合上級黨委、政府爭取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2018年在駐村第一書記的積極努力下爭取到了省一事一議項目,在村南修建了一個27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并對廣場四周進行了綠化,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浚縣六區。
1958年建淇門南街大隊,屬新鎮公社。
1983年設淇門南街村民委員會,屬新鎮鄉。
1995年屬新鎮鎮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淇門南街村附近有浚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浚縣興國寺、浚縣碧霞宮、浚縣古城墻及文治閣等旅游景點,有浚縣小河白菜、善堂花生、浚縣大碾蘿卜、浚縣泥咕咕、浚縣石雕、角場營元宵等特產,有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泥塑(浚縣泥咕咕)、西路大平調、民間社火(浚縣民間社火)、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