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谷營鎮 | 隸屬:蘭考縣 |
區劃代碼:410225105 | 代碼前6位:410225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B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75000 |
轄區面積:約55.1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8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3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一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一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二村村 | ~201 | 鎮中心區 | 二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三村村 | ~202 | 鎮中心區 | 三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四村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清乾隆年間,此地為黃河灘區,種打瓜的較多,過往行人可隨意吃瓜,只需留下瓜子,不需付錢。又因當地武官馬良在此駐守扎營,遂名“瓜子營、瓜營”。后來,因河務…[詳細] |
曹莊村 | ~204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曹姓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1958年8月成立四生產大隊,屬爪營公社。1961年7月改為四生產大隊,屬爪營區。1962年9月改為四生產大隊,…[詳細] |
栗西村 | ~205 | 村莊 | 栗姓最早遷此建村,名栗莊,后與岳莊、家廟三村合并,因栗姓人多,仍稱栗莊,后分栗東、栗西兩個行政村。…[詳細] |
栗東村 | ~206 | 村莊 | 栗姓最早遷此建村,名栗莊,后與岳莊、家廟三村合并,因栗姓人多,仍稱栗莊,后分栗東、栗西兩個行政村。…[詳細] |
齊場村 | ~207 | 村莊 | 姓齊的最早在此落戶,此地又是姓齊的場地,故名齊場。清乾隆年間,齊姓遷岳寨西,買地建村種田。三村之間空閑地均為齊姓場地,其他各姓也逐漸遷齊姓場地落戶,為…[詳細] |
程莊村 | ~20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程姓從今儀封鄉東崗頭村遷此建村,以姓取村名,故稱程莊。…[詳細] |
卜場村 | ~20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卜姓從今谷營鄉金廟村的東南角肖莊遷此地,此地屬黃河灘區,有一農用場地,建村后故名卜場。…[詳細] |
黃窯村 | ~210 | 村莊 | 乾隆年間,此處為黃河灘地,姓何的最早遷居此地,又因有一磚窯,取名何窯。后姓黃的遷居在此,戶大人多,故改稱黃窯。…[詳細] |
朱場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清乾隆年間,朱姓遷此建村,故名為朱場。1954年6月成立蘭考縣,屬二區。1955年11月改屬爪營鄉。1958年建朱場生產大隊,屬爪營公社。1984年1…[詳細] |
程場村 | ~212 | 村莊 | 傳清乾隆年間,此處為黃河灘地,姓程的在此就地使了兩個場,后漸移民成村,故名程場。…[詳細] |
賈寨村 | ~213 | 村莊 | 清朝時,賈寨原在今賈寨北面大堤北邊,因賈姓最早遷到那里建村,起村名賈寨村周圍僅有護林河,并無寨墻。清朝咸豐年間,因黃河水患賈姓又遷今址落戶建村,仍沿用…[詳細] |
樊寨村 | ~214 | 村莊 | 明代姓樊的在此居住建村筑占,故名樊家占,后簡稱”樊占“,后傳為樊寨。來歷二邱姓先遷此建村名邱莊,后圍村建土寨,設東西南北四門,因邱(同音囚)字有不祥之…[詳細] |
谷西村 | ~215 | 鎮中心區 | 清咸豐年間,有一戶人家遷此營生,稱孤營,因“孤”與“谷”同音,后建村改為谷營。后分為東、西兩村,此村居西,故名谷西。…[詳細] |
中東村 | ~216 | 村莊 | 傳中明河四明堂原為一自然村,統稱四明堂村中部,人稱中明。1959年從四明堂村分出建隊,成為一自然村,故起村名中明,后分東、西兩村,居東故名中明東村民委…[詳細] |
中西村 | ~217 | 鎮中心區 | 1959年從四明堂村分出建隊,成為一自然村,故起村名中明,后分東、西兩村,居西故名中明西村民委員會。…[詳細] |
四明一村 | ~218 | 鎮中心區 | 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關帝廟一座,建有四個廟門,稱四門堂,后演變為四明堂。四明堂是一個自然村。1958年成立四明大隊。1975年四明大隊以寨溝為界分別成…[詳細] |
四明二村 | ~219 | 鎮中心區 | 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關帝廟一座,建有四個廟門,稱四門堂,后演變為四明堂。四明堂是一個自然村。1958年成立四明大隊。1975年四明大隊以寨溝為界分別成…[詳細] |
四明三村 | ~220 | 鎮中心區 | 傳清代建村,后在村中修關帝廟一座,建有四個廟門,稱四門堂,后演變為四明堂,后分為一、二、三村,此村為三,故名四明堂三。…[詳細] |
袁寨村 | ~221 | 村莊 | 清代袁姓遷此建寨,故名袁寨。至2003年,有姓氏14種,袁姓人最多,吳姓次之。…[詳細] |
谷東村 | ~222 | 鎮中心區 | 傳清咸豐年間,有一戶人家遷此營生,稱孤營,因“孤”與“谷”同音,后建村改為谷營。后分為東、西兩村,此村居東,故名谷東。…[詳細] |
堿莊村 | ~223 | 鎮中心區 | 清代,任姓最早遷此建村,因此地建村時為一片堿地,故名堿莊。后堿地變成肥沃良田,但仍沿用前名。張姓人口最多,任姓次之。…[詳細] |
東張村 | ~224 | 鎮中心區 | 原村址在黃河灘內,張姓最早遷居,后設集,名張家集。清咸豐年間,因黃河水患,村民遷大堤南分東西兩地建村,位于東邊的村,故名東張集,位于西邊的村,故名西張…[詳細] |
西張集村 | ~225 | 村莊 | 原村址在黃河灘內,張姓最早遷居,后設集,名張家集。清咸豐年間,因黃河水患,村民遷大堤南分東西兩地建村,位于東邊的村,故名東張集,位于西邊的村,故名西張…[詳細] |
凡集村 | ~226 | 鎮中心區 | 明末,凡姓遷此建村,并設集而得村名凡集。…[詳細] |
代寨村 | ~227 | 鎮中心區 | 清咸豐年間,代姓遷此建村,故名代寨。1959年8月為代寨生產大隊,屬爪營公社。1961年7月屬爪營區。1962年9月屬爪營公社。1983年12月改代寨…[詳細] |
高一村 | ~228 | 鎮中心區 | 清朝中期,高姓在此建村寨,故名。1975年高寨村成立高寨大隊,因文化大革命中派系斗爭分開成立高寨一大隊、高寨二大隊。1984年改稱高寨一村、高寨二村。…[詳細] |
高二村 | ~229 | 鎮中心區 | 清朝中期,高姓在此建村寨,故名。1975年高寨村成立高寨大隊,因文化大革命中派系斗爭分開成立高寨一大隊、高寨二大隊。1984年改稱高寨一村、高寨二村。…[詳細] |
馬寨村 | ~230 | 村莊 | 此地為古代傳遞文書的一個驛站,是官府傳遞文書之人中途換馬的地方,故稱“馬站”,后建村,易名馬寨。…[詳細] |
文集村 | ~231 | 村莊 | 清初,文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并設集,故名。…[詳細] |
李門莊村 | ~232 | 村莊 | 李姓先遷此建村,因遷來戶都是同一門戶,故名。李門莊村在灘區,西臨黃河。解放前后,由于黃河多次改道,使得李門莊村變成一個由現已沒入黃河中的王夾堤、徐夾堤…[詳細] |
岳寨村 | ~233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岳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岳寨村祖居此處,歷史上共遭受過多次災害,最多的是黃河水災。現共有姓氏18種,其中魏氏最多。…[詳細] |
姚寨村 | ~234 | 村莊 | 姚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1954年6月成立蘭考縣,屬二區。1955年11月改屬雷集鄉。1958年改屬爪營公社。1975年自爪營公社析設谷營公社…[詳細] |
張莊村 | ~235 | 鎮中心區 | 清嘉慶年間,張姓先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也稱北張莊。…[詳細] |
金廟村 | ~236 | 鎮中心區 | 金姓先遷此建村,并修廟一座,故名金廟。解放初期金廟村和鄰近的霍寨村、王李集村、韓莊村組成一個高級社叫廣豐社。1958年爪營人民公社成立后,和林豐社、三…[詳細] |
霍寨村 | ~237 | 鎮中心區 | 霍姓最早遷此建村寨,故名。1984年霍寨村從金廟大隊分離,和王李集、韓莊村3個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共有姓氏27種,其中霍姓人最多。…[詳細] |
蔡集村 | ~238 | 鎮中心區 | 蔡集村:清初,蔡姓遷此建村,后設集,故名。蔡集村西臨黃河,著名的蔡集控導工程就是以此村名命名的。全村共有姓氏15種,其中李、程、蔡、史姓較多。清初,蔡…[詳細] |
陳莊村 | ~239 | 鎮中心區 | 陳姓先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陳莊,耿新莊和蔡集村原來一直是一個行政單位,1984年分開單獨成立村委,原址在原蔡集村西南2里處。全村共有姓氏8種,其中雷…[詳細] |
新莊村 | ~240 | 鎮中心區 | 耿新莊村:黃河水患,原耿莊村遷建新莊,故名。耿新莊大約起源于1855年,黃河改經此道時成立。因為黃河多次東滾西移導致耕地、人口時多時少。變化最大的有三…[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咸豐年間,黃河在銅瓦廂決口,大片土地和村莊被淹,之后有一戶人家遷此營生,稱孤營,因“孤”與“谷”同音,后建村改為今名。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谷營鄉位于蘭考縣城東北15公里處,全鄉總面積5516.6公項,耕地面積3000公項,其中80%耕地屬于黃河灘,全鄉轄26個行政村,172個村民小組,9149戶,總人口39480人。
二、區域優勢
交通便利:新修日南高速公路,220國道,閆南公路和蘭油一號路,在我鄉縱橫交錯,為我鄉帶來了便利的交通,全鄉已于2002年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為致富打好了基礎。
水電充足,鄉堤南,蘭東干渠,四明河穿境而過;堤北,黃河灘區,溝渠縱橫,有95%的耕地實現了井灌,黃灌雙配套,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為農業的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于2001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單位,鄉境內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谷營鎮被列為河南省2022年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范鄉鎮。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谷營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1949年建爪營區,屬蘭封縣。
1954年蘭封縣、考城縣合并稱蘭考縣,屬蘭考縣二區。
1956年改爪營鄉。
1958年成立爪營公社。
1975年從中析設谷營公社。
1984年改谷營鄉。
2015年谷營鄉、爪營鄉兩鄉合并設鎮,稱谷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