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宋鎮 | 隸屬:蘭考縣 |
區劃代碼:410225107 | 代碼前6位:410225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B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75000 |
轄區面積:約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村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傳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同榜登第,后給弟弟宋祁修狀元府,定居,故名。…[詳細] |
東村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傳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同榜登第,后給弟弟宋祁修狀元府,定居,故名。…[詳細] |
袁寨村 | ~202 | 村莊 | 清末袁氏遷移到此,故名。1958年8月成立東袁寨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東袁寨村民委員會,屬小宋鄉。2018年10月13日小宋鄉撤鄉建…[詳細] |
孔莊村 | ~203 | 村莊 | 傳清代,孔氏從小宋遷此居住而得名,故名。…[詳細] |
張莊村 | ~204 | 村莊 | 傳清代,張氏遷移到此居住,而得此名,故名。…[詳細] |
梨園東村 | ~205 | 村莊 | 傳清末有李氏家族遷移到此建一梨園而得名,故名。…[詳細] |
羅寨村 | ~206 | 村莊 | 清代羅姓遷此建村寨,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羅寨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羅寨村民委員…[詳細] |
西村村 | ~207 | 鄉中心區 | 傳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同榜登第,后給弟弟宋祁修狀元府,定居,故名。…[詳細] |
袁莊村 | ~208 | 村莊 | 袁氏居住早,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袁莊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袁莊村民委員會,小宋…[詳細] |
曲樓村 | ~209 | 村莊 | 傳明代曲氏在此居住,姓曲一家大戶準備蓋樓100間,蓋99間被黃水淹沒,因此而得缺樓,后演變為曲樓,故名。…[詳細] |
唐寨村 | ~210 | 村莊 | 傳清代唐姓遷此建村并筑寨,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唐寨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唐寨村…[詳細] |
徐堂村 | ~211 | 村莊 | 傳清代徐姓人建立有一祠堂,故名。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徐堂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徐堂村民委員會,屬小宋鄉。2018…[詳細] |
王府橋村 | ~212 | 村莊 | 傳明代王姓從山東遷此落戶,后王姓有一個名叫王府朝的人,在當地頗有名聲,村以人名王府朝,后諧音王府橋,故名。…[詳細] |
翟莊村 | ~213 | 村莊 | 傳明初翟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清代,孔姓遷此,且家族較大,故改名孔翟莊,后簡稱翟莊,故名。…[詳細] |
張莊寨村 | ~214 | 村莊 | 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張姓遷此建村,并立寨,故名。…[詳細] |
郭店村 | ~215 | 村莊 | 清代儀封為黃河故道,賀村為渡口,姓郭早期開店,故名。…[詳細] |
方店村 | ~216 | 村莊 | 傳明初,方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起村名方家胡同。清乾隆年間,因黃患村莊被淹水,落戶方姓又在此落戶并開店,名方家店,后易名方店,故名。…[詳細] |
孔莊寨村 | ~217 | 村莊 | 傳明初孔姓由曲阜遷此建村后筑寨,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孔莊寨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詳細] |
龍莊寨村 | ~218 | 村莊 | 因姓龍的最早在此落戶,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龍莊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龍莊村民委…[詳細] |
劉金堂寨村 | ~219 | 村莊 | 傳明初,一個名叫劉景堂遷此建村,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劉金堂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詳細] |
新莊村 | ~220 | 村莊 | 新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南村 | ~221 | 鄉中心區 | 原名河北口,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同榜登第,后給弟弟宋祁修狀元府,定居,又因此處坐落于小宋西南部,故名。…[詳細] |
南園村 | ~222 | 鄉中心區 | 傳清末從小宋集南建立一杮園,故名。1954年6月屬蘭考縣五區。1955年11月屬小宋鄉。1958年成立南園生產大隊,屬小宋公社。1983年12月改南園…[詳細] |
小宋村 | ~223 | 鄉中心區 | 傳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同榜登第,后給弟弟宋祁修狀元府,定居,故名。…[詳細] |
西邵崗村 | ~224 | 村莊 | 明代,邵姓在此高崗地居住故稱邵崗,后分東、西兩處,故名。…[詳細] |
程寨村 | ~225 | 村莊 | 明初由常姓遷此建村,后有程姓遷此,故名。…[詳細] |
東邵一村 | ~226 | 村莊 | 明代,邵姓在此高崗地居住故稱邵崗,后分東、西,故名。…[詳細] |
東邵二村 | ~227 | 村莊 | 明代,邵姓在此高崗地居住故稱邵崗,后分東、西。因東邵崗村落較大,故分為三個村委會以分別管理。故名。…[詳細] |
東邵三村 | ~228 | 村莊 | 明代邵姓在此高崗地居住故稱邵崗,后分東、西,故名。…[詳細] |
三合義東村 | ~22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寧、謝、程三姓遷此居,相處友好,故名。…[詳細] |
三合義西村 | ~230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寧、謝、程三姓遷此居,相處友好故名三合義,故名。…[詳細] |
王元子村 | ~231 | 村莊 | 傳清光緒年間王姓遷此,定居并筑王園子,故名。…[詳細] |
王崗村 | ~232 | 村莊 | 傳清乾隆年間王氏家族遷此處一高崗,故名。…[詳細] |
賈寨村 | ~233 | 村莊 | 明洪武初賈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儀封。清乾隆年間因黃患,又由儀封遷此建村寨,又因村委會位置靠南,故名。…[詳細] |
張東村 | ~234 | 村莊 | 傳明永樂年間,有一山西人張筆彩遷移到此地定居而得名,故名。…[詳細] |
張西村 | ~235 | 村莊 | 傳明永樂年間,有一山西人張筆彩遷移到此地定居而得名,故名。…[詳細] |
王胡村 | ~236 | 村莊 | 清代年間王氏一人留有長胡,俗稱王胡子,因而得名王胡,故名。…[詳細] |
梨園西村 | ~237 | 村莊 | 傳清末有李氏家族遷移到此建一梨園而得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小宋原名河北口,宋仁宗年間,雍州宋郊、宋祁兄弟二人過此赴京趕考同榜登第,后宋祁在此建狀元府定居,改村名為小宋。
宋祁(998~1062) 宋代史學家、文學家。字子京。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天圣初(1023)與兄宋庠同舉進士,當時稱為二宋。累遷同知禮儀院、尚書工部員外郎,知制誥。又改龍圖學士、史館修撰。修《新唐書》,為列傳 150卷。拜翰林學士承旨…… 宋祁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蘭考縣轄鄉。1956年建小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73平方公里,人3.8萬。轄小宋、小宋東、小宋西、小宋北、南園、西南村、東邵崗一、東邵崗二、東邵崗三、西邵崗、王胡、張北彩東、張北彩西、賈寨、王崗、主園子、程寨、劉金堂、龍莊、孔莊寨、郭店、方店、張莊寨、孔翟莊、徐堂、唐寨、袁堌堆、羅寨、張莊、犁園、孔莊、袁寨、王付橋、三合義東、三合義西、新莊3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花生、棉花。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小宋鎮上榜。
2022年12月,小宋鎮入選2022年河南省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小宋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小宋鎮榜上有名。
2020年5月,小宋鎮被確定為2019—2021年度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考城縣四區。
1950年屬小宋區。
1954年后屬蘭考縣五區。
1956年建小宋鄉。
1958年稱小宋公社。
1984年改稱小宋鄉。
2018年撤鄉設小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