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劉口鎮 | 隸屬:梁園區 |
區劃代碼:411402104 | 代碼前6位:4114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4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7萬人 |
人口密度:約68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徐隆店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因劉口集中部曾有徐隆店飯店,得名徐隆店,故名。…[詳細] |
南會館村 | ~202 | 村莊 | 因境內有古跡南會館,故名。1928年屬商丘縣第十區徐隆店保。1934年屬商丘縣第一區徐隆店保。1939年復屬第十區徐隆店保。1946年屬朱集鎮徐隆店保…[詳細] |
大王廟村 | ~203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黃河決口,沖成一個大坑,村民為防災,在坑旁建筑一座廟,名為大王廟,故名。…[詳細] |
石樓村 | ~204 | 村莊 | 晉天福年間,石自成從幽州遷此建石樓,故名。…[詳細] |
張彭村 | ~205 | 村莊 | 1924年張氏從曹縣,彭氏從夏邑縣遷此建張彭,故名。…[詳細] |
中陳村 | ~206 | 村莊 | 清乾隆二年(1736),陳氏自老陳莊分村,定名小陳莊。1948年因東有老陳莊,西有陳莊,本村居中稱中陳,故名。…[詳細] |
西劉村 | ~207 | 村莊 |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劉天錫自曹縣遷此建村,命名劉莊。1949年因在東劉莊之西改稱西劉,故名。…[詳細] |
大劉村 | ~208 | 村莊 | 劉氏遷此建劉莊,1949年分村改為大劉莊,故名。…[詳細] |
汪莊村 | ~209 | 村莊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劉口集汪氏建佃戶村于此,稱汪莊,故名。…[詳細] |
郭劉村 | ~210 | 村莊 | 因郭氏、劉氏最早居住于此,以姓得郭劉,故名。…[詳細] |
東劉村 | ~211 | 村莊 | 清雍正元年(1723)劉冗儒自碭山縣遷此建村,名黑劉莊,亦名黑虎劉莊。1949年因在西劉莊之東更名東劉莊,故名。…[詳細] |
當店王村 | ~212 | 村莊 | 因王氏遷此建村,稱王莊,后因施氏開當鋪于此稱當店王,故名。…[詳細] |
老陳莊村 | ~213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陳氏遷此建老陳莊,故名。1928年屬山東省曹縣第九區劉口保。1946年屬曹縣劉口鎮東劉保。1949年屬商丘縣劉口區東劉鄉。1956年建第一…[詳細] |
劉燦村 | ~214 | 村莊 | 清乾隆六年(1741),劉姓先人劉燦遷此建劉燦,故名。…[詳細] |
坡劉村 | ~215 | 村莊 |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劉氏自曹縣遷此,因處河坡建坡劉,故名。…[詳細] |
趙辛村 | ~216 | 村莊 | 清道光十八年(1838),崔樓集鄉紳趙嵩岳新建佃戶莊于此,取名趙辛莊。…[詳細] |
李堤口村 | ~217 | 村莊 |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李氏遷此建村,取名李堤口,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金大定年間為黃河渡口,劉氏兄弟建村名劉家口。后商賈云集形成劉家口集,簡稱“劉口”。
基本介紹:
梁園區劉口鄉位于商丘市北15公里的黃河故道上,豫魯兩省四縣(區)結合部,素有“豫魯通衢”之稱。鄉城總面積42.2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184個村民組,總人口3.3萬人,耕地4.3萬畝。
一、資源豐富,百業興旺
劉口鄉是全國第五個生態環境試驗區,我國唯一地處平原的國家森林公園座落地。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基礎設施完善,農業生產發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花果之鄉”,是林區萬畝,綠樹疊翠的“平原-”,是碧水千傾,漁舟晚的“北國之鄉”,農產品豐富多樣,糧食以小麥、玉米這主,經濟作物以花生、棉花、林果、蔬菜為主,全鄉初步形成了以花生、林果、水產、獺兔、波爾山羊、梁苑林雞、運輸
榮譽排行:
2020年9月,劉口鎮被確定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歷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劉口集北部及黃河大堤以北屬山東省曹縣。
黃河大堤以南及劉口集南部屬商丘縣。
清朝仍屬。
1913年分屬曹縣望魯鄉及商丘縣丁鎮鄉。
1946年分屬曹縣劉口鎮和商丘縣朱集鎮。
1949年劉口建區,屬商丘縣。
1956年廢區和劉口鎮,將17個鄉、鎮合并為劉口鄉。
1958年撤銷劉口鄉,建立道口公社。
1959年更名雙八公社。
1975年置劉口公社。
1983年改名為劉口鄉,屬商丘縣。
1997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