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臺街道 | 隸屬:示范區 |
區劃代碼:411402009 | 代碼前6位:4114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5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0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宋梨園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宋梨園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路口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路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楊園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楊園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唐樓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唐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唐小樓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唐小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樂道村 | ~206 | 鎮中心區 | 樂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柳杭村 | ~207 | 鎮中心區 | 柳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平臺村 | ~208 | 鎮中心區 | 平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張瓦房村 | ~209 | 鎮中心區 | 張瓦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陳閣村 | ~210 | 鎮中心區 | 陳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楊大莊村 | ~211 | 鎮中心區 | 楊大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左轉》記載:宋皇國父為宋平公所筑寬廣而不甚高,俗云平臺。《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于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世稱梁園。晉淪為民居。謝惠連賦雪于此,又名雪苑,亦稱平臺里。宋為平臺鄉。因有市,故稱平臺集,簡稱平臺。
基本介紹:
平臺鎮位于商丘市東南5公里處,屬近郊衛星鎮。全鎮共轄20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常住人口59000多人,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00多畝。這里區位優勢獨特,交通條件優越,貫穿我國東西的隴海鐵路和跨越南北的京九鐵路在此交匯,形成“黃金樞紐”,商丘火車站南站和市公交汽車站座落在鎮區境內,商毫高速公路縱穿全鎮南北,國道310公路,省道商永公路和市政道路北海路、梁園路、宇航路、長江路、二環路在境內縱橫交錯。38.5公里鎮村柏油路連接20個行政村,鎮內現有大、中、小公交線路10多條,公交停車場6個,客流量日平均4000多人。
平臺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末年,漢文帝次子劉武因平七國戰亂有功
歷史沿革:
春秋時,宋國皇國父為宋平公筑一土臺寬廣而平,稱平臺。
漢梁孝王筑東苑“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余鄒、枚、相如之徒并游其上”即此,亦為離宮所在地和宴賓之所。
1949年設平臺鄉。
1951年劃歸谷熟縣。
1954年復屬商丘縣。
1958年建平臺公社。
1983年改為平臺鄉。
1997年商丘市撤地設市,劃歸梁園區。
1999年撤銷平臺鄉,設平臺鎮。
2007年撤銷平臺鎮,設平臺街道,屬商丘市梁園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