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興華鎮 | 隸屬:洛寧縣 |
區劃代碼:410328105 | 代碼前6位:410328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168.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2萬人 |
人口密度:約8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興華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據岳飛平金時,將金兵都統孫洪殺死,這里山脈被孫洪及兵士的血染成紅色而得名孫洪峪;辛亥革命成功后,改名中山鎮;1948年解放后為紀念區委書記張興華,在此…[詳細] |
西南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興華西南邊而得名西南村。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六區。1950屬七區。1955年撤區并鄉,設興華中心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興華…[詳細] |
新莊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清乾隆年間,有一馬姓人家從趙村鎮馬營遷此建房居住,因為新建村莊,故名新莊。…[詳細] |
毛原村 | ~203 | 村莊 | 因村民多數姓毛且住在一道原上而得名。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洛寧縣六區。1950年屬七區旺凹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興華公社毛原大隊…[詳細] |
煙洞村 | ~204 | 村莊 | 相很早以前有一煙臺,如有敵情點燃煙臺向京城報信,煙臺頂部四周煙洞冒出煙火而得名。…[詳細] |
旺洼村 | ~205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有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凹中建村居住,取興旺之意,名旺凹。…[詳細] |
瓦雜廟村 | ~206 | 村莊 | 因兩頭有兩座瓦房廟而得名。清康熙年間屬長淵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屬西路底張里。1917年屬西區底后里。1927年屬四區。1943年是倉頡鄉。1…[詳細] |
長命溝村 | ~207 | 村莊 | 因其所屬自然村均在長明溝內而得名長明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薛嶺村 | ~208 | 村莊 | 相明代有薛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嶺居住而得名薛嶺。…[詳細] |
夏前村 | ~209 | 村莊 | 據明崇禎年間,胡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村西一公里有夏家村,因在夏家村前嶺頭,故名。…[詳細] |
袁洼村 | ~210 | 村莊 | 據明永樂十四年(1416),袁氏兄弟七人由洛陽遷到此凹中居住,故名袁凹。…[詳細] |
楊峪河村 | ~211 | 村莊 | 因早年此村有一對金羊且地處河谷而得名養峪河,后因羊字不雅改為楊峪河。…[詳細] |
北嶺村 | ~212 | 村莊 | 因區域內自然村均在董寺北邊的嶺上而得名北嶺。…[詳細] |
董寺村 | ~213 | 村莊 | 因早年為董姓所建而得名。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洛寧縣六區。1950年屬七區董寺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興華公社董寺大隊。1984年…[詳細] |
高洼坪村 | ~214 | 村莊 | 據高氏家譜記載,明崇禎年間,高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凹中居住,凹內有一坪地,故名。…[詳細] |
溝口村 | ~215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有李氏從宜陽縣高村遷此建村居住,因處于一道溝的出口處而得名溝口。…[詳細] |
程家嶺村 | ~216 | 村莊 | 因位于嶺上且村民多數姓程而得名程家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屬西路底張里十一保。1917年屬西區底后里。1927年屬四區。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詳細] |
麥張溝村 | ~217 | 村莊 | 很早以前,只長玉米,不長麥子,人們盼麥心切,取名麥長溝,后演變為麥張溝。…[詳細] |
瓦廟村 | ~218 | 村莊 | 因原有一瓦房小廟,故名。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六區。1950年屬七區瓦廟河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興華人民公社瓦廟大隊。1984年興…[詳細] |
溝門村 | ~219 | 村莊 | 因在一溝門之外,故名溝門。“門”這個字的意思指門的外面。…[詳細] |
窯子頭村 | ~220 | 村莊 | 窯子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北寨后村 | ~221 | 村莊 | 因村委會所屬自然村均在北寨后邊而得名北寨后村民委員會。…[詳細] |
程窯村 | ~222 | 村莊 | 因最早是由程姓在此地建窯洞居住而得名程窯。…[詳細] |
潘村村 | ~223 | 村莊 | 明代年間,有潘姓來此地建村居住,取名潘村。…[詳細] |
西坡村 | ~224 | 村莊 | 因位于興華西部山坡下而得名西坡。1947年屬洛南縣三區。1949年屬洛寧縣六區。1950年屬七區興華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興華人民公社西坡大隊。…[詳細] |
地名由來:
傳岳飛平金時,將金兵都統孫洪殺死,這里山脈被孫洪及兵士的血染成紅色而得名孫洪峪。辛亥革命成功后,改名中山鎮。1948年為紀念區委書記張興華,在此地土改工作中遇難,故而更名興華。
基本介紹:
洛寧縣轄鄉。1958年設興華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4.5公里,面積168.7平方公里,人口1.8萬。宜(陽)故(縣)公路過境。轄興華、新莊、西坡、西南村、溝、溝口、瓦廟、麥張溝、窯子頭、瓦寨廟、毛原、旺凹、煙洞、長明溝、夏前頭、袁凹、薛嶺、楊峪河、董寺、高凹坪、潘村、程窯、程家嶺、北嶺、北寨后25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從事冶煉、采礦、竹編加工等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豆類、煙葉。淡竹質量佳,產量高。有倉頡造字臺遺址。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興華鎮被確定為2021年度洛陽市文明村鎮。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興華鎮榜上有名。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興華鎮:傳岳飛平金時,將金兵都統孫洪殺死,這里山脈被孫洪及兵士的血染成紅色而得名孫洪峪。辛亥革命成功后,改名中山鎮。1948年為紀念區委書記張興華,在此地土改工作中遇難,故而更名興華。
歷史沿革:
1947年屬洛南縣七區。
1949年洛南、洛北縣合并,撤區建鄉,為興華鄉。
1958年成立興華人民公社。
1971年分出底張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為鄉,為興華鄉。
2009年撤鄉設鎮,為興華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