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演馬街道 | 隸屬:馬村區 |
區劃代碼:410804007 | 代碼前6位:41080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豫H |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100 |
轄區面積:約5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演馬村 | ~200 | 村莊 | 傳西漢之初,劉邦、項羽之戰,漢高祖劉邦在此休整,彎弓演馬,故名演馬莊,明朝朱洪武元年(1368年)遷民時自然分屬東西演馬,以東的得名演馬。…[詳細] |
西演馬村 | ~201 | 村莊 | 傳西漢之初,劉邦、項羽之戰,漢高祖劉邦在此休整,彎弓演馬,故名演馬莊。明朝朱洪武元年遷民時自然分屬東西演馬,以西為西演馬。…[詳細] |
前夏莊村 | ~202 | 村莊 | 傳夏莊原名叫公茍村,村里有一人叫夏易,居官不忘舊義,為一方百姓辦了不少好事,人們十分敬仰他。公茍村的父老鄉親尤為感恩感德,便把村名更名為夏莊。隨著歷史…[詳細] |
后夏莊村 | ~203 | 村莊 | 傳夏莊原名叫公茍村,村里有一人叫夏易,居官不忘舊義,為一方百姓辦了不少好事,人們十分敬仰他。公茍村的父老鄉親尤為感恩感德,便把村名更名為夏莊。隨著歷史…[詳細] |
王張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傳王張兩戶人家在此建村,由于村小人少,被后夏莊村和小盧莊村包圍,以姓氏得名王張村。…[詳細] |
小盧莊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從白莊村遷來,又因村人口數較少,故以姓氏得名小盧莊。…[詳細] |
倉上村 | ~206 | 村莊 | 光緒三年,濮陽縣西倉上村謝培慎到此,發現此處有水有地,遂在此開荒種田,原籍鄉親也接踵而來,由于他們都是來自濮陽縣西倉上村的,就相對地稱此地為西倉上,隨…[詳細] |
亮馬村 | ~207 | 村莊 | 傳700年前金末元初時,有一位白士奇將軍曾在此操練軍隊,故名亮馬臺;又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此設置亮馬臺,作檢閱馬隊、演習飼養戰馬之用,以后遂演變成亮馬。…[詳細] |
陸村村 | ~208 | 主城區 | 傳陸村原名攢茅邑,后因“南際吳澤,與《水經注》大陸即吳澤之語合”,故得名大陸村;又傳原陸村北地有六色泉水,比較著名,故名六村。因“六”和“陸”所指數相…[詳細] |
趙屯村 | ~209 | 村莊 | 明朝初葉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安家的趙姓人家,故名趙屯。…[詳細] |
高寨村 | ~210 | 村莊 | 傳過去此地資源豐富,本村四處通水,村內地勢較高,得名高寨。…[詳細] |
山后村 | ~211 | 村莊 | 因位于九里山北,以地理方位南為前,北為后,得名山后。…[詳細] |
北莊村 | ~212 | 村莊 | 傳以前是聵城寨的北寨口,后演變為北莊。1949年始置北莊村公所。1952年至1956年,先后成立北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詳細] |
寺莊村 | ~213 | 村莊 | 傳寺莊人過去都是寺廟佃戶,后安居下來,故名寺莊。…[詳細] |
耿村村 | ~214 | 村莊 | 傳以前村西有一寺廟叫梳風寺,寺內有打更的習慣,故名更村,后諧音演化為耿村。…[詳細] |
聵城寨村 | ~215 | 村莊 | 傳古代有一位將軍,領兵打仗行至此,戰馬生病,將軍就安營扎寨養息,給馬治病。后來有人在將軍養馬的地方定居,說這是聵馬寨地,后來筑城,名為聵城。以后城被廢…[詳細] |
前蔣村 | ~216 | 村莊 | 傳從前有一蔣姓地主擁有大片土地,周圍居住韓姓、丁姓、趙姓皆為其佃戶,后佃戶姓氏的人逐漸增多便以姓氏取了村名,以其地理位置南為前,得名前蔣村。…[詳細] |
油蔣村 | ~217 | 村莊 | 傳從前有一蔣姓地主擁有大片土地,周圍居住韓姓、丁姓、趙姓皆為其佃戶,后佃戶姓氏的人逐漸增多便以姓氏取了村名,也有以職業定名的油坊蔣、鼓手蔣。1949年…[詳細] |
韓蔣村 | ~218 | 村莊 | 傳從前有一蔣姓地主擁有大片土地,周圍居住韓姓、丁姓、趙姓皆為其佃戶。后來這些姓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便以姓氏取了村名,韓姓佃戶因其土地房屋全部屬于蔣家,故將…[詳細] |
趙蔣村 | ~219 | 村莊 | 傳從前有一蔣姓地主擁有大片土地,周圍居住韓姓、丁姓、趙姓皆為其佃戶,后佃戶姓氏的人逐漸增多便以姓氏取了村名,趙姓佃戶因其土地房屋全部屬于蔣家,故將村名…[詳細] |
位村村 | ~220 | 村莊 | 抗日戰爭時期,一位姓魏的團長,和姓韓的政委對人民立下大功績,民眾為了紀念他們,故名為魏韓村,解放后諧音演化為位村,2008年更名魏村。…[詳細] |
官莊村 | ~221 | 村莊 | 傳早年此村住過18家員外,18戶官井,故名官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傳西漢之初,劉邦、項羽之戰,漢高祖劉邦在此休整,彎弓演馬,故名。
基本介紹:
演馬街道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地處焦作市東郊,距市中心約15公里,原為九里山鄉,總面積35.3平方 街道一角
公里,轄22個行政村,總人口21000人,耕地面積30000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歷史上就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2005年撤銷九里山鄉,設立演馬街道辦事處。該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突出實踐特色原則,認真落實“二十字”方針,將新農村建設放在全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發揮自身優勢,變“輸血”為“造血”,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力度,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使新農村建設再上新臺階。演馬街道農業總產值完成3800萬元,營業收入完成5200萬元
歷史沿革:
1979年前屬安陽城公社。
1979年將安陽城公社分設安陽城和九里山兩個公社,屬郊區。
1984年更名九里山鄉。
1988年屬馬村區。
2005年撤銷九里山鄉,設立演馬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