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會盟鎮 | 隸屬:孟津區 |
區劃代碼:410313101 | 代碼前6位:41031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12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陸村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建村時陸姓居多,故而得名陸村。1950年屬農會。1953年屬陸村小鄉。1955年屬初級社。1957年屬高級社。1958年設立陸村大隊,屬城關公社。1…[詳細] |
扣馬村 | ~201 | 村莊 | 據傳周武王伐紂時,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和叔齊在此地扣馬而諫,而得名為扣馬。…[詳細] |
扣西村 | ~202 | 村莊 | 原與扣馬同為扣馬古村,1960年因扣馬古村較大分為兩個村,一個保留原村名為扣馬,一個因在扣馬西側,從而得名為扣西。…[詳細] |
小寨村 | ~203 | 村莊 | 有郭氏門八世祖郭大許,為防止兵匪侵擾,便組織親友在所居住的莊園筑起了高丈余,長約二里的圍寨,因寨子不大,故稱為小寨。…[詳細] |
新花園村 | ~204 | 村莊 | 因原址位于花園渡口,稱為老花園,1950年遷至現址仍沿用原名花園。…[詳細] |
東良村 | ~205 | 村莊 | 據明末黃河南侵,從扣馬東北八里許遷至現址,與瓦窯坡(因古時村南有個燒磚的窯場而得名)合并為一,可能因瓦坡之名土氣,而改名東良。…[詳細] |
臺蔭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李密攻打王世充大獲全勝,在南鳳凰臺上大宴群臣,后稱“飲酒臺”,因居民點位于臺北,南稱陽,北稱陰,故稱臺蔭。…[詳細] |
小集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原是集鎮規模龐大,生意興隆,車水馬龍,在津東一帶十分繁華而得名。…[詳細] |
鐵爐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馮姓父子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以打鐵謀生而得名。…[詳細] |
呂家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早期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來,因呂姓居多,故而得名。…[詳細] |
雙槐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由山西大槐樹下遷移至此,人們為懷念故土,仍在居住地種植槐樹。黃河灘土質肥沃,水分充足,槐樹多為雙槐干,且生長快,枝繁葉茂,得名雙槐村。…[詳細] |
李家莊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傳明洪武年間大移民時一前一后來“辛”“李”兩家,始稱“倆人莊”,簡稱“倆莊”,后李姓在此定居,改名為“李家莊”,今稱“李莊”。…[詳細] |
下古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據傳:上古在原孟津城南邙山嶺上,為一古驛站。該地因偏居嶺下與上古相對,故名下古。…[詳細] |
老城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據記載此地原是孟津縣老縣城,后孟津縣城撤離此地從而得名為老城并沿用至今。…[詳細] |
雷河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住戶多以雷姓為主,又因地處圖河之濱,故名雷河。…[詳細] |
油坊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地方過去以榨油者居多而得名。1954年成立油坊高級社。1958年成立油坊大隊,屬城關公社。1959年縣城遷至長華,原縣城改稱老城,屬老城公社。19…[詳細] |
孟河村 | ~216 | 村莊 | 孟河孟氏從山西洪洞遷至孟津,在此占產立莊,而得名。…[詳細] |
馬莊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古時伏羲降服龍馬,在此拴馬而得名。1954年屬馬莊高級社。1958年成立馬莊大隊,屬城關公社。1959年縣城遷至長華,原縣城改稱老城,屬老城公社。…[詳細] |
屋鸞村 | ~218 | 村莊 | 據很久以前有一只很像鸞鳳的鳥,曾落在屋頂上而得名。…[詳細] |
上河圖村 | ~219 | 村莊 | 因位于圖河上游而得名。1948年成立農會。1955年屬初級社。1956年屬高級社。1958年成立孟河大隊,屬城關公社。1970年與孟河大隊分離成立上河…[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武王召集八百諸侯會盟于此,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會盟鎮位于孟津縣東北部,東接鞏義、偃師、西連小浪底旅游風景區,北與洛陽吉利石化工業基地隔河相望,南距洛陽市10余公里。全鎮總面積128.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是孟津縣的工業重鎮、農業大鎮、文化名鎮,是河南省命名的“中州名鎮”、“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小城鎮經營先進單位”、“文化先進鄉鎮”、國家級“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她是歷史上武王伐紂、八佰諸候會盟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秀麗,美不勝收,素有“河洛江南,魚米之鄉,旅游勝地,文化搖籃”之佳譽。
會盟鎮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洛常公路、207國道在鎮內交匯,連
榮譽排行:
2020年11月,會盟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名單出爐,會盟鎮上榜。
2016年12月,會盟鎮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會盟鎮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會盟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負圖寺位于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旁。始建于東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書序》中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據龍馬負
小潘溝遺址位于孟津縣會盟鎮小潘溝自然村西南,黃河南岸丘陵臺地上。遺址南面臨溝,北臨黃河故道,西部緊鄰濟洛高速公路,土質疏松,土色褐黃。1983年10月16日,孟津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
負圖寺大殿始建于東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書序》中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治,由是文籍生焉。”伏羲氏依據龍馬負出的河圖,畫成了先天八
導游:館內收藏有王鐸的書法石刻共260余件,其中大型條幅74幅,知名的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龜龍館帖》等10余種,此外還有5種石刻長卷以及王氏家譜、書畫、自畫像等。王鐸,字覺斯,號
李際期墓類別:古墓葬時代:清地址: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公布時間:2006年6月公布批次:第四批
歷史沿革:
1958年縣城西遷后,改稱老城公社。
1984年改置鄉。
1994年撤鄉設鎮。
2021年撤銷孟津縣、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會盟鎮屬孟津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