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陽市 > 內黃縣 > 梁莊鎮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移動版]
地名:梁莊鎮隸屬內黃縣
區劃代碼:410527103代碼前6位:410527
行政區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豫E
長途區號:0372 郵政編碼:455000
轄區面積:約101.1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04萬人
人口密度:約301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40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喬小吳村~201村莊
因村東南有7個大吳村,故此名為小吳。《內黃縣志》載:“北宋至和二年(1055)河決澶州小吳埽。宋元豐四年(1081)小吳埽復大決。”這說明早在940年…[詳細]
張小吳村~202村莊
因村東南有7個大吳村,故此名為小吳。北宋至和二年(1055)河決后因黃河泛濫和戰爭摧殘致使村莊荒蕪,明初遷來之民沿用原村名,冠以姓氏,故有張小吳,名稱…[詳細]
石莊村~203村莊
因石姓建村,故名石莊,沿用至今。傳石莊村東200米處為漢代慶陽城,李文、李廣反慶陽和水陷慶陽城遺址流傳至今。…[詳細]
齊村村~204村莊
明代以前建村,明初韓姓從山西洪洞遷來,在原齊村的廢墟上建村定居,仍稱齊村至今。…[詳細]
段村村~205村莊
據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故名段村,名稱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段村”。…[詳細]
馬莊村~206村莊
明代前建村,明初史、郭兩姓從山西洪洞遷來,在原馬莊村的廢墟上建村定居,仍稱馬莊村。1982年更名為馬莊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馬莊…[詳細]
梁莊靳莊村~207村莊
梁莊靳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西咀頭村~208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代,原名后咀頭。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之民選擇河咀定居,因南面有前咀頭,故此取名后咀頭。后又因打堤修堰、加上風沙形成沙丘,把村莊分隔開來,村…[詳細]
曹李莊村~209村莊
據原名李家樓,后因曹姓遷入此村,且人口超過李姓,故改名曹李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曹李莊”。…[詳細]
東咀頭村~210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代,稱后嘴頭村。據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之民選擇河嘴定居,因南面有前嘴頭村,故此取名后嘴頭村。后又因打堤修堰、加上風沙形成沙丘,把村莊分隔開…[詳細]
前咀頭村~211村莊
據此村建于河坡河嘴附近,故名嘴頭。前嘴頭是以方位得名。后為書寫方便俗寫成咀頭,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前嘴頭。…[詳細]
小后河村~212村莊
朱姓建村,原稱朱家莊。據《朱氏家譜》載:明末朱姓從安徽鳳陽縣“濠梁”遷至滑縣北三十里堤上朱家村。清雍正七年(1730)前后從朱家村遷至現址稱朱家莊。后…[詳細]
東大城村~213村莊
村莊歷史悠久。據清代《清豐縣志》“衛遷于帝丘”注:“即古頓丘,在今滑縣,俗名大城村者是也。其城高三丈余。”大城村城隍廟內康熙年間碑載:“大城即古頓丘。…[詳細]
牡丹街村~214村莊
牡丹街村歷史悠久,據考,漢代頓丘城(今大城)東關-華里處,有一花園,園內牡丹成樹,園丁繁衍生息,取牡丹繁盛之意,得名牡丹園、牡丹屯、牡丹寨、明清叫牡丹…[詳細]
西大城村~215村莊
村莊歷史悠久。據清代《清豐縣志》“衛遷于帝丘”注:“即古頓丘,在今滑縣,俗名大城村者是也。其城高三丈余。”大城村城隍廟內康熙年間碑載:“大城即古頓丘。…[詳細]
后桐村~216村莊
據《楊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春,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魚池社棗林村遷居二帝陵東南隅七里之遙桐智村。原來的村址和后桐村為一個村,有蓋井口的記事碑…[詳細]
南李莊村~217村莊
村莊形成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李辛寨李顯光在此開荒種地,為圖種地方便,帶子孫在此建堂屋五間,安家落戶。李顯光為南李莊李姓的一世祖,顯光以上六世…[詳細]
前桐村~218村莊
據《楊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春,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魚池社棗林村遷居二帝陵東南隅七里之遙桐智村。原來的村址和后桐村為一個村,有蓋井口的記事碑…[詳細]
馮莊村~219村莊
村名原為燕莊,以燕姓為主,還有喬姓。明后期,馮姓自山西省歷城縣大歷村遷來,燕姓、喬姓相繼絕續,村南現仍存有燕家墳。至清代,燕莊改為馮莊,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新集村~220村莊
新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東留固村~221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從山西洪洞縣遷民而來建村。因坐落在黃河故道殘留的大堤上,又因堤稱堌,故名留堌,“固”由“堌”簡化而來。后因村莊擴大,…[詳細]
西留固村~222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初。明洪武十八年(1385)從山西洪洞縣遷民而來建村。因坐落在黃河故道殘留的大堤上,又因堤稱堌,故名留堌,“固”由“堌”簡化而來。后因村莊…[詳細]
張辛寨村~223村莊
村落形成大約在宋代。明洪武年間移民時就已有了新寨村。曾有陳拐、潘拐、狄拐、劉拐、王拐五拐之說。張新寨原名陳拐,明代遷民以來因張姓人口發展居多,演變為張…[詳細]
王拐村~224村莊
村落形成大約在宋代。時有陳拐、潘拐、狄拐、劉拐、王拐之稱。后據經過多次的天災人禍,其他“拐”的人逃居在外,只剩下一個王拐,名稱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詳細]
宋小寨村~225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初,因宋姓首先遷來,靠近李官寨而居,且村落較小,故取名宋小寨,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宋小寨”。…[詳細]
常村村~226村莊
是以姓氏得名。歷史上曾叫后李官寨,而李官寨也稱常村為后街。后來以常姓居多而得名常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常村”。…[詳細]
李新寨村~227村莊
李新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蘇村村~228村莊
《梁莊鎮志》載:蘇村蘇姓祖籍山東鄄城。明中期七世祖蘇振從鄄城遷滑縣蘇寨。明末,由九世祖從蘇寨遷蘇村,以姓氏命名,得名蘇村,并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詳細]
小柴村~229村莊
據清嘉慶十一年(1806)《開州志》載:大柴村王姓兄弟四人為種田方便,遷此定居,漸成村落,仍以舊村名為名柴村,因人口較少,稱為小柴村,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二楊莊村~230村莊
楊姓始祖于明永樂年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在硝河東岸、二帝陵東3公里定居,以楊姓命名為楊莊村,因村莊位于黃河故道,風起沙移,逐漸掩埋了莊田,清道光十二…[詳細]
北李莊村~231村莊
村西1.5千米“八里沙”荒漠中,有村莊遺址,據傳是從山西遷來的老村莊,名大李莊。后遷出弟兄三人至硝河處建村定居。河西叫西李莊,河東叫東李莊。民國初年因…[詳細]
三楊莊村~232村莊
楊姓始祖于明永樂年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在硝河東岸、二帝陵東3千米定居,以楊姓命名為楊莊村,因村莊位于黃河故道,風起沙移,逐漸掩埋了莊田,清道光二十…[詳細]
馬沙河村~233村莊
村莊命名以自然環境與姓氏而得名。據本村曾以馬姓居多,又兼西有硝河坡,東、南、北三面為沙地所包圍,遂取名馬沙河,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詳細]
新莊村~234村莊
新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三拐村~235村莊
三拐(馬、許、武拐)于明代建村,各自然村是以姓氏而得名。1949年初與梁莊寨里為一個行政村,1962年分設大隊名為三拐大隊。村中居有武、許、馬、韓四姓…[詳細]
李官寨村~236村莊
村莊形成于宋代。《宋史·真宗本記》載:“宋景德元年(1004)......契丹兵至澶州北,甲戊日(11月25日)直犯前軍西陣,其大帥撻覽耀兵出陣,俄中…[詳細]
長均寨村~237村莊
村落形成年代久遠,世代相傳村落面積較大,有段拐、郭坑等古老地名。據古代,因流行一次霍亂,人十之死八九,所剩人丁聚集在一塊形成了現在的村莊。(于氏家譜碑…[詳細]
阿虎寨村~238村莊
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六年(1374),由李姓先祖李大本從山西洪洞遷來建村,已歷25世。據傳有“五虎(呼)四趙(召)出天子”,“五虎”中即有阿虎寨,其他“四…[詳細]
梁莊村~239鎮中心區
據碑文及家譜記載:隋末建村,因梁姓聚居故名,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梁莊”。…[詳細]
白莊村~240村莊
據《白氏家譜》記載,始祖原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明初始遷開州西馮寨,至玉祖遷白屯,五世祖白治從白屯遷此,以姓氏命名白莊至今。…[詳細]

地名由來:

據碑文及梁氏家譜記載:隋末建村,因梁姓聚居,以姓氏得名梁莊,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梁莊”。

顓頊帝嚳陵(二帝陵)
顓頊帝嚳陵(二帝陵)

基本介紹:

梁莊鎮,位于內黃縣城南30公里,東臨中召鄉,西與浚縣善堂鄉接壤,南與滑縣四間房毗連,北與后河鄉相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12公里,版圖面積110平方公里,全鎮轄40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171村民小組,3.7萬人口,耕地面積7.4萬畝。境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是華夏人文始祖顓頊、帝嚳二帝陵,古頓丘城遺址和漢代建筑群遺址所在地。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值達4.5億元。

梁莊鎮因駐梁莊集而得名,鎮政府坐落在梁莊集路北。據考,明代梁莊鎮隸屬滑縣,1940年為方便抗日斗爭,梁莊地區被劃屬高陵縣,1945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撤銷高陵縣,梁莊這塊地方劃給內黃縣,1998年10月梁莊鄉經

+查看詳細梁莊鎮概況>>

文化旅游:

顓頊帝嚳陵(二帝陵)

顓頊帝嚳陵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俗稱“二帝陵”,民間稱“高王廟”,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陽氏顓頊、第三帝高辛氏帝嚳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積350余畝,南北長2050米,東西寬1

三楊莊遺址

三楊莊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三楊莊村,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多為黃沙覆蓋,發現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陶片。經過近兩年的考古發掘和勘探,目前遺址內已有7處庭院基址得到確認。通過對其中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內黃縣第四區。

1957年設梁莊鄉。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復鄉。

1998年改置鎮。

因駐地得名。


還有2個地名與梁莊鎮同名:

以下地名與梁莊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玩弄丰满少妇视频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 | 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