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鎮古稱天寶鎮,因漢代赤眉軍起義筑寨駐扎而得名,地處內鄉縣城西北17千米的湍河西岸,總面積151.23平方公里,轄廟溝村、韓崗村、四坪村、黃崗村、赤眉村、-村、齊營村、王堂村、廟山村、廟北村、陳灣村、邵家嶺村、東北川村、楊店村、魚關口村、夾道村、朱陳村、琴溪村、王莊村、富山村、張堂村21個行政村,人口5萬人,是一個山、丘、平兼有的農業大鎮。
赤眉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兵家常屯兵于此,西漢赤眉軍直取長安時,曾在此建營屯駐,留下“赤眉古寨”,明末李自成“七陷內鄉”曾屢破赤眉寨。解放前,豫西地下黨在此開展活動,素有“小延安”之稱。建國后,省、地、縣文物考古部門,在赤眉寨寨基發掘出仰韶時期墓葬群,瓦棺葬及紅衣彩陶片、鼎、鬲、缽等古文物,表明早在商、周時代,此地已有人群聚居。近年來,赤眉發現的大量恐龍蛋化石群及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在國內引起轟動,名揚海外。
改革開放以來,赤眉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以南陽黃牛、伏牛白山羊等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初具規模,以水果保鮮加工、機械鑄造、板材加工、橡膠制品為龍頭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定的綠色產業示范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優質油桃生產基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達4.6億元,鎮財政收入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9元。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交通便利,緊臨312國道、寧西鐵路、豫51線,邵陽戰備公路、赤眉至袁店、赤眉至馬山口公路貫穿全境;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達,電力設施完善,現有水電站2座,總容量12萬KW變電站一處;通訊能力發達,固定電話裝機容量7500部,移動基站2處,聯通基站1處;水利資源豐富,湍河、長城河、宗北河貫穿全境,境內支流建有中小型水庫6座;信用社服務網點23處,儲蓄額1億元。
赤眉是中原古鎮、軍事重鎮,也是典型的林果大鎮,氣候適宜,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政通人和,這里是一塊有待于繼續開發的風水寶地。境內電力充沛、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內鄉最大的河流湍河穿境而過,移動信號覆蓋全境。2001年赤眉油桃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3年赤眉油桃被國家認定為綠色無公害產品,被河南省確定為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基地,櫻桃、油桃、黑李、香菇、木耳、山野菜、板栗、油桐、生漆等名優特產數不勝數,黃姜、山萸肉、天麻、金銀花等中藥材異常豐富。旅游景點遍布全鎮,恐龍蛋化石遺址保護區、仰韶文化遺址、赤眉古寨等,標志著赤眉歷史的悠久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