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滎陽市 | 隸屬:鄭州市 |
區劃代碼:410182 | 代碼前6位:41018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豫A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50000 |
轄區面積:約9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3.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77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9個鎮、3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索河街道 | 5.88萬人 | 9.6km2 | 索河街道隸屬于河南省滎(xíng)陽市,滎陽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北臨黃河,是隸屬于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詳細] |
京城路街道 | 15.59萬人 | 15.75km2 | 京城街道隸屬于河南省滎(xíng)陽市,滎陽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北臨黃河,是隸屬于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詳細] |
喬樓鎮 | 3.84萬人 | 75km2 | 喬樓鎮位于滎陽市中部,緊鄰市區,東與豫龍鎮相接,南與崔廟鎮相望,西與城關鄉接壤,全鎮轄區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0畝,轄18個行政村,18…[詳細] |
豫龍鎮 | 14.99萬人 | 69.5km2 | 豫龍鎮地處滎陽東部,距滎陽市區2公里,鄭州10公里,西臨滎陽市區,東與鄭州市中原區相接,南與本市賈峪鎮毗連,北與本市廣武鎮相鄰。東西寬度為8.2千米,…[詳細] |
廣武鎮 | 8.1萬人 | 154km2 | 滎陽市廣武鎮位于鄭州市西北30公里、滎陽市東北13公里處,北部緊臨黃河,地理位置在東經113°69′——113°30′、北緯34°36′——…[詳細] |
王村鎮 | 3.3萬人 | 91km2 | 滎陽市王村鎮位于滎陽市西北部,南望巍巍伏山,北靠滾滾黃河,全鎮91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81個村民組,56000口人。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風…[詳細] |
汜水鎮 | 1.36萬人 | 58.2km2 | 汜水鎮,古稱“雄鎮”,是河南省滎陽市轄鎮。東接七朝古都開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南有嵩岳名剎少林寺,北依華夏之源黃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緊鄰鋁城上街區…[詳細] |
高山鎮 | 1.7萬人 | 61.68km2 | 高山鎮位于滎陽市西部,東距鄭州30公里,東經118°,北緯34°,東鄰310國道,鄭洛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美麗的汜河蜿蜒環繞,我鎮屬典型的黃土丘陵地區,…[詳細] |
劉河鎮 | 1.35萬人 | 32.6km2 | 劉河鎮位于滎陽市西南部,距滎陽市區15公里,東鄰崔廟鎮,南接環翠峪風景區,西連鞏義市米河鎮,北毗峽窩鎮,轄區總面積32.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郵…[詳細] |
崔廟鎮 | 2.89萬人 | 82.89km2 | 崔廟鎮隸屬滎陽市,鎮政府設在崔廟自然村,轄崔廟、盆窯、項溝、索坡、竹園、翟溝、石井、車廠、石坡、老莊、王宗店、白趙、王泉、栗樹溝、蘆莊、界溝、鄭崗、鄭…[詳細] |
賈峪鎮 | 6.69萬人 | 83.7km2 | 賈峪鎮原為賈峪鄉,1994年5月撤鄉建鎮。隸屬河南省滎陽市,位于滎陽市區東南12公里、鄭州市區西南15公里、新密市區東北20公里的“金三角”地帶,總面…[詳細] |
城關鄉 | 3.21萬人 | 54.4km2 | 城關鄉位于省會鄭州西15公里,滎陽市西北部,是滎陽市的中心鄉鎮,區域面積54.4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61個村民組,總人口4萬人。全鄉綜合經濟實…[詳細] |
高村鄉 | 3.61萬人 | 57.82km2 | 高村鄉位于滎陽市北部,總面積57.82 平方公里,轄18 個行政村,51 個自然村,149 個村民組,總人口40351 人,50813 畝耕地,地勢平…[詳細] |
金寨回族鄉 | 5079人 | 5.63km2 | 金寨回族鄉位于滎陽市西北,距市區10公里。全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鄰310國道,北靠鄭洛高速公路,高速路引線從鄉穿過。1986年省政府批準…[詳細] |
地名由來:
鄭州市西部的滎陽市在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古人在滎澤向陽的高崗上群聚為生,建起了滎陽城。
基本介紹:
滎(xíng)陽地處鄭州市西部,距鄭州中心城區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總人口69萬,面積943平方公里,轄9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委。2018年,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56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8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第73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第41位,分別較上年前移2位、1位、2位、1位;位居首屆“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第83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第68位。
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秦朝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嫘祖故里、鄭氏祖地。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詩歌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滎陽市位列第34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滎陽市位列425位。
2023年11月,滎陽市入選“2023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排名第68。
2023年11月,滎陽市入選“2023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排名第64。
2023年11月,滎陽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名第26。
2023年11月,滎陽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排名第82。
2023年11月,滎陽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56。
2023年3月,滎陽市上榜2023年中國財政實力百強縣第87名。
歷史沿革:
夏屬豫州。
商曰囂地。
西周屬東虢。
前10世紀周穆王置虎牢,后稱成皋邑。
前249年秦置滎陽縣,屬三川郡。
漢屬河南郡。
晉屬滎陽郡。
南北朝屬北豫州滎陽郡。
隋因之。
唐先屬滎陽郡,后屬鄭州。
宋、元、明、清均屬鄭州。
1912年屬豫東道。
1928年屬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8年屬鄭州專區。
1955年屬開封專區。
1958年屬鄭州市。
1961年復屬開封專區。
1971年屬鄭州市。
1994年撤縣,設滎陽市(縣級)。
區劃: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