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余店鄉 | 隸屬:汝南縣 |
區劃代碼:411727204 | 代碼前6位:411727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60.0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余店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明末,一余姓在通往今正陽縣、息縣路邊開設食宿店,名余家店。后演化為余店。…[詳細] |
張灣村 | ~201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張太師見此處土地肥沃,風景宜人,退官后在文殊河灣處居住頤養,得名張灣。…[詳細] |
門莊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修建宿鴨湖水庫,燕亭鄉門莊東遷至此,建村得名東門莊。…[詳細] |
郭店村 | ~203 | 村莊 | 民國時期,郭姓在此開一店鋪,得名郭店。1958年8月,由大劉莊、郭店、夏莊、萬里橋、張莊、胡莊、門莊建大劉莊生產大隊,屬東方人民公社。1959年3月,…[詳細] |
薛莊村 | ~204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薛姓從今正陽縣南埠莊遷此建村,名薛莊。…[詳細] |
秧湖村 | ~205 | 村莊 | 村西有大堰湖,為天然放鴨場地,稱東鴨湖,因口誤名為秧湖,后分前后兩村,故名。…[詳細] |
楊圍子村 | ~206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楊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村四周蘆葦叢生得名楊圍子。…[詳細] |
徐廟村 | ~207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徐姓由今項城縣遷此,村東有廟宇,故名徐廟。…[詳細] |
潘莊村 | ~208 | 村莊 | 清道光年間,潘姓從今正陽遷來居住,后成村,得名潘莊。…[詳細] |
李樓村 | ~209 | 村莊 | 李樓原名猴馬莊,清咸豐年間,村中李果榮居官,于村中建樓一座,改名李樓。…[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末,余姓在通往今正陽縣、息縣的路邊開食宿店,得名余家店,后簡稱余店。鄉以此名。1981年,為區別于東北方向新蔡縣的余店鄉,更名為南余店鄉。
基本介紹:
汝南縣南余店鄉位于汝南縣城東南部,文殊河穿境而過。全鄉共轄10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126個村民組,總人口2.1萬人,耕地4.6萬畝。南余店鄉地處中原,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適宜于多種動植物生長,素有“糧油魚米之鄉”的美譽,被汝南縣定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優質花生生產基地、煙葉生產基地、農業科技示范鄉鎮。主要農副產品有:小麥、玉米、高梁、大豆、芝麻、油菜籽、煙葉、瓜果、蔬菜、畜產等。
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始終把農業放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前位,進一步穩定和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合經營體制,積極穩妥地做好土地承包工作,全面落實稅費改革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以結構調整為切入點,大力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南余店鄉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清代屬汝陽縣黃崗鎮。
1913年屬汝南縣。
1935年屬八區王崗店。
1938年分屬三區高固店、王崗東店、王崗西店聯保和四區余家店聯保。
1949年屬九區余店鄉、秫桿鋪鄉、天堂鄉、徐廟鄉、大劉莊鄉。
1951年分屬九區天堂寺、余店鄉和二區郭店、韓坡、大陳莊、路莊、張崗鄉。
1956年屬余店中心鄉余店、韓坡、路莊鄉。
1957年設余店鄉。
1958年分屬東方、先鋒公社。
1959年分屬王崗、馬鄉公社。
1961年分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