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蔡都街道 | 隸屬:上蔡縣 |
區劃代碼:411722001 | 代碼前6位:41172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24.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老城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大多數居民及民宅均在老縣城內,故名。…[詳細] |
升仙橋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居民委員會區域內有上蔡古景點升仙橋。據北宋時白云觀里的小道士因喝了“福源久”的“狀元紅”酒在橋上羽化成仙,故名。…[詳細] |
白云觀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居民委員會區域內有上蔡古景點白云觀。據《上蔡縣志》記載:白云洞在蔡城東北隅,高二余丈,周數百步,形似卷阿,下有洞,相傳有白云常出其中,后人建真武廟于其…[詳細] |
龍泉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有一古井,曾是縣城唯一的甜水井,俗稱龍泉,故名。…[詳細] |
申趙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清同治年間,趙氏兄弟為躲避債務糾紛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趙莊。因與無量寺、華陂、邵店、蔡溝等公社趙莊重名,1987年更名為申趙。…[詳細] |
吳橋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清初,吳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有深溝,吳姓人在溝上建石橋一座,取村名為吳橋。…[詳細] |
井莊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相傳井、景兩姓居,統以井姓取村名。1941年屬東洪鄉。1949年屬東洪區。1958年設立周莊生產大隊,屬東洪人民公社。1961年屬周莊人民公社。196…[詳細] |
石橋社區 | ~008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在一石橋旁建村,以橋得名。…[詳細] |
王莊社區 | ~009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王姓自縣北關遷此建村,以姓得名名。…[詳細] |
賈竹園社區 | ~100 | 鎮鄉結合區 | 清初,賈姓由朱里鄉賈莊村遷此,聚居成村,因村后植有竹園,取名賈竹園。…[詳細] |
武莊社區 | ~101 | 鎮中心區 | 清初年間,姓武的人家逃荒路過上蔡,落戶于城東部1公里處,取名武莊。…[詳細] |
二里莊社區 | ~102 | 鎮中心區 | 清道光年間,任姓由蔡溝林堂遷至縣城東二里處建村,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周初,蔡侯建國都于此,簡稱蔡都。地處古蔡國都城舊址,故名。
基本介紹:
上蔡縣蔡都街道辦事處位于縣城規劃區東北部,面積24.15平方公里,轄4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38個自然村,總人口575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064人,流動人口14100人,耕地面積21959畝。被列為上蔡八大古景的“斯井雞鳴”、“白云深處”即位于此地。
榮譽排行:
2015年4月,2015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蔡都街道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周初稱蔡都,始有蔡都之名。
秦置上蔡縣后,歷代均為縣治所在地。
清分屬城東圖在城里、城東圖東坡里,朱孝圖朱儉里,蓍陽圖蓍臺里,洪水圖西洪里。
1931年屬第一區城關。
1941年屬和平鎮。
1949年屬城關區。
1956年屬城關中心鄉。
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
1961年劃屬周集區。
1962年分屬城關鎮人民公社、周莊人民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關鎮。
1983年分屬城關鎮、城郊鄉。
1987年城關鎮更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