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舒莊鄉 | 隸屬:商水縣 |
區劃代碼:411623206 | 代碼前6位:4116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面積:約59.9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6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舒莊村 | ~201 | 鄉中心區 | 明初,舒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舒莊。…[詳細] |
三所樓村 | ~202 | 鄉中心區 | 明初,王氏兄弟三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建樓房三所,故名三所樓。…[詳細] |
王一侯村 | ~203 | 村莊 | 元末,稱南荒村。明代,王氏先祖官居侯位,村名改稱王一侯。…[詳細] |
東魏莊村 | ~204 | 村莊 | 明初,魏姓來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名魏莊。…[詳細] |
喬莊村 | ~205 | 村莊 | 明末,喬姓來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喬莊。…[詳細] |
便宜張村 | ~206 | 村莊 | 明末,張姓從上蔡縣雙河寨遷此定居,因弟兄們分家產時多分了財產,占了便宜,故名便宜張。…[詳細] |
大朱莊村 | ~207 | 村莊 | 明初,朱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與小朱莊只一路相隔,且村莊大人口多,故名大朱莊。…[詳細] |
小朱莊村 | ~208 | 村莊 | 明初,朱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西與大朱莊只一路之隔,故名小朱莊。…[詳細] |
杜店村 | ~209 | 村莊 | 清初,杜姓在周口至上蔡通行要道處開設店鋪,故稱杜家店,后演變為杜店。…[詳細] |
西王樓村 | ~210 | 村莊 | 明初,牛姓在此建村,名牛小莊,后王姓遷此,人口增多并建有樓房,更名為王樓。…[詳細] |
楊集村 | ~211 | 村莊 | 清初,楊姓居此建村,并成立集市,故名楊集。1958年,供銷社由楊集搬遷到舒莊,集市被撤銷,村名仍稱楊集。…[詳細] |
汾河村 | ~212 | 村莊 | 明初,因特產雙黃鴨蛋,故名爬蛋河,后演化為爬頭河,因村北緊靠汾河,1969年改稱汾河。…[詳細] |
府里莊村 | ~213 | 村莊 | 元代,蒙古貴族王爺在此營造府社,下人稱“府里”,故名府里莊。后王爺北遷,下人仍居此,延其名。…[詳細] |
扶蘇寺村 | ~214 | 村莊 | 前233年,楚在縣境內筑三城,之一名陽城(今扶蘇寺)。秦代,在此置陽城縣治所,陳勝建“張楚”改權時,改陽城為扶蘇,因村東有寺院,故名扶蘇寺。…[詳細] |
訾樓村 | ~215 | 村莊 | 明初,訾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村內建有一座樓房,故名訾樓。…[詳細] |
胡莊村 | ~216 | 村莊 | 明末,胡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胡莊。…[詳細] |
吳莊村 | ~217 | 村莊 | 明初,吳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吳莊。…[詳細] |
郭大寨村 | ~218 | 村莊 | 明初,郭姓遷此建村,村東南有古寨,故名郭大寨。…[詳細] |
魏木營村 | ~219 | 村莊 | 元代,蒙古人居此,村名為喂牧營盤。蒙古人北遷后,村莊易名魏穆營,后演變為魏木營。…[詳細] |
胡林莊村 | ~220 | 村莊 | 明初,胡、林、莊三姓居此建村,故名胡林莊。后胡、莊二姓人家無子嗣承繼,林、訾二姓在此居住,村名沿用胡林莊。…[詳細] |
杜譚村 | ~221 | 村莊 | 杜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鐘鎮倉村 | ~222 | 村莊 | 鐘鎮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棚村 | ~223 | 村莊 | 明初,王姓先祖王棚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以先祖名字得名王棚。…[詳細] |
路樓村 | ~224 | 村莊 | 明初,路姓來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后村中建有一座樓房,故名路樓。…[詳細] |
文莊村 | ~225 | 村莊 | 明初,文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文莊。…[詳細] |
大張村 | ~226 | 村莊 | 明初,張姓來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莊大人口多,故名大張。…[詳細] |
高莊村 | ~227 | 鄉中心區 | 明初,高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高莊。…[詳細] |
西楊莊村 | ~228 | 村莊 | 明末,楊姓從楊集遷此定居,故名楊莊。1918年屬商水縣南區扶蘇寺地方。1947年12月屬郾商西縣。1949年2月屬商水縣。1949年4月屬九區(巴村)…[詳細] |
北王張村 | ~229 | 村莊 | 明末,王、張二姓居此建村,因處王樓之北,故稱北王張。…[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初,舒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舒莊。
基本介紹:
舒莊鄉地處商水縣西南部,現轄21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192個村民組,8900戶,3.6萬人,6萬畝耕地。白譚公路,城巴公路穿境而過,汾河、清水河橫貫東西,交通便利,水源豐富,土地肥沃,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名勝尤多。古陽成遺址、秦扶蘇之墓和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出生地均在該鄉境內。
該鄉是典型的農業鄉,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綠豆、花生、芝麻、煙葉、棉花等,花生是該鄉主導經濟作物,每年的花生面積均在3萬畝以上,主要特產是汾河村的雙黃鴨蛋紫皮蒜,杜莊的涼粉,馬崗集的芝麻香油。
近年來,舒莊鄉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使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和各
文化旅游: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城故城遺址。陽城故城遺址在今商水縣舒莊鄉的扶蘇村北,為秦朝末年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誕生地。該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城墻由夯土筑建。外城東北部夯土墻現仍高出地面,
歷史沿革:
1948年屬商水縣楊集區。
1949年屬縣九區(巴村)。
1951年屬縣十三區(白寺)黃莊鄉。
1955年屬縣八區(白寺)扶蘇寺鄉。
1956年屬高莊鄉。
1958年屬白寺鄉,是年8月并入農場。
1959年屬巴村公社。
1961年屬白寺公社。
1975年增設舒莊公社。
1983年改稱舒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