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浉河區 | 隸屬:信陽市 |
區劃代碼:411502 | 代碼前6位:4115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豫S |
長途區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轄區面積:約177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4.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街道、4個鎮、4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老城街道 | 4.07萬人 | 3km2 | 老城街道,位于信陽市城區西南部。轄義陽、三里店、東方紅、師河、鮑氏街、五一、勝利南路、建設、櫻桃園、大橋、勝利、南關、中山、解放、濱河軒15個社區。東…[詳細] |
民權街道 | 2.66萬人 | 2.72km2 | 民權街道位于信陽市中心,。轄民權、新生、成功、白果樹、社會、趙家橋、張李灣、幸福、禮節、四一、紅太陽11個社區。東方紅大道、民權路、人民路、禮節路、…[詳細] |
車站街道 | 3.88萬人 | 4.6km2 | 車站街道位于河南信陽浉河區。下轄:
411502003001 111 工區東居委會
411502003002 111 工區路居委會
4115…[詳細] |
五里墩街道 | 4.18萬人 | 4.62km2 | 五里墩街道位于信陽市城區西北部。轄肖灣、五里墩、五里墩新馬西路、福壽前街、申碑、八一路、民族路、鐵西、京廣9個社區。北京路、白坡路、新馬路、新華西路…[詳細] |
五星街道 | 11.92萬人 | 27km2 | 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五星街道
五星街道位于信陽市南郊城鄉結合部。轄河南路居委會,紅星、大拱橋、平西、七里棚、琵琶山、馬鞍6個行政村。京廣鐵路、10…[詳細] |
湖東街道 | 4.92萬人 | 6km2 | 湖東街道位于河南信陽浉河區。下轄:
411502006001 111 京深居委會
411502006003 111 三五八居委會
41150…[詳細] |
金牛山街道 | 6.78萬人 | 33.3km2 | 金牛山街道,位于信陽市浉河區,轄周家山、華森2個社區,饗堂、十八里廟、和孝營、十里河4個行政村。
-
代碼
411502008:~00…[詳細] |
吳家店鎮 | 2.86萬人 | 165km2 | 信陽縣轄鎮。1966年建吳家店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設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4.7萬。312國道穿境。轄…[詳細] |
東雙河鎮 | 2.82萬人 | 141km2 | 信陽縣轄鎮。1949年為第二區,1958年建東雙河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設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9公里。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4.2萬。…[詳細] |
董家河鎮 | 2.53萬人 | 254km2 | 信陽縣轄鄉。1962年建董家河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6公里,西界湖北廣水市。面積254平方公里,人口3.9萬。通公路。轄董家河街…[詳細] |
浉河港鎮 | 2.06萬人 | 306km2 | 信陽縣轄鄉。1951年建浉河港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50公里。面積306平方公里,人口2.8萬。通公路。轄河港…[詳細] |
游河鄉 | 2.97萬人 | 135km2 | 信陽縣轄鄉。1949年置游河區,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口4.8萬。淮河繞境東南流,游…[詳細] |
譚家河鄉 | 1.95萬人 | 280km2 | 信陽縣轄鄉。建國后置譚家河區,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南灣水庫上游,距縣府26公里。面積302平方公里,人口3.1萬。西、南…[詳細] |
柳林鄉 | 1.5萬人 | 98km2 | 信陽縣轄鄉。1975年建柳林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17公里。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2.4萬。京廣鐵路、107國道穿境,東雙河、杜河…[詳細] |
十三里橋鄉 | 2.44萬人 | 101.7km2 | 信陽縣轄鄉。1958年屬東雙河公社,1964年建十三里橋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府8公里。面積120平方公里,人口3.3萬。通公路。轄…[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淮河支流浉河(浉水、師水)得名,據《太平御覽》:師溪水,昔有隱士胡超居此,眾人師之,故名,后衍為浉。
基本介紹:
浉河區位于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是信陽市的主城區、老城區,也是信陽市的經濟、文化、交通、商貿和金融中心,因古老、美麗的浉河穿城而過而得名。全區現轄8個鄉鎮、8個辦事處、1個物流產業集聚區。全區共有91個居民委員會、147個村民委員會,國土面積1512平方公里,總人口66.35萬人。
浉河區古老而又年青。早在2800多年前,周宣王封此處申伯為侯,故此稱為“申城”。解放后,原縣級信陽市是新中國第一批設立的城市。
浉河區是原信陽市的中心城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市政府,市委已與2009年遷至羊山新區),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資源豐富,優勢突出,全區人民奮發進取,發展潛力巨大。
榮譽排行:
2024年12月,入選2024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名單。
2024年11月,2024年度茶業踐行新質生產力縣域名單公布,浉河區上榜。
2024年11月,2024年度茶業重點(原百強)縣域名單公布,浉河區上榜。
2024年3月,2023胡潤國茶百億縣發布,浉河區上榜。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浉河區入選。
2022年12月,浉河區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2年8月,河南省第一批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市縣名單公布,浉河區入選。
2022年8月,浉河區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4月,浉河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歷史沿革:
秦置義陽鄉,屬南陽郡。
西漢置鐘武縣,治今區境東南,屬江夏郡。
西部為平氏縣義陽鄉地,屬南陽郡。
東漢廢鐘武縣,置平春(侯國),屬江夏郡。
三國魏分南陽郡置義陽郡。
晉惠帝移義陽郡治于仁順城。
東晉置平陽縣,屬義陽郡。
南朝分平陽縣置義陽縣,屬義陽郡。
隋大業初(605)義陽縣屬義陽郡。
二年(606)屬義州。
唐武德四年(621)屬申州。
宋初為義陽軍、義陽縣治。
太平興國元年(976)避太宗諱改義陽為信陽。
元至元十四
區劃: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