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縣 > 老冢鎮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老冢鎮

[移動版]
地名:老冢鎮隸屬太康縣
區劃代碼:411627103代碼前6位:411627
行政區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豫P
長途區號:0394 郵政編碼:466000
轄區面積:約7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5.18萬人
人口密度:約691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40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西村村~201鎮中心區
隋代末年,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權十萬人占據北方,勝利后,死于此地的竇建得就安葬在這里,占地200畝,高4米,成為冢。后人為紀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為…[詳細]
東村村~202鎮中心區
隋代末年,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權十萬人占據北方,勝利后,死于此地的竇建得就安葬在這里,占地200畝,高4米,成為冢。后人為紀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為…[詳細]
北村村~203鎮中心區
隋代末年,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權十萬人占據北方,勝利后,死于此地的竇建得就安葬在這里,占地200畝,高4米,成為冢。后人為紀念他,故名叫老冢。后封為…[詳細]
李屯村~204鎮鄉結合區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幾戶李姓從外地遷來此地居住,取村名李屯。…[詳細]
劉寨村~205村莊
原名劉樓。明崇禎元年(1628)由于兵荒馬亂將村民將村莊周圍修寨墻,取名劉寨。…[詳細]
王立中村~206鎮鄉結合區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王立中由外地遷入此地定居,后人為紀念來祖,取村名王立中。…[詳細]
李莊村~207鎮鄉結合區
的一位李姓老人常年愛行善把吃的穿的施舍給窮人,后人為紀念取村名李善莊,后來演變為李莊。…[詳細]
柳葉村~208鎮鄉結合區
明萬歷五年(1577)從外地遷來幾家姓王的,他們喜愛院中栽柳樹,原稱柳樹王。后來演化為柳葉。…[詳細]
代莊村~209村莊
明崇禎十七年(1628)從外地遷來姓代的人家在此定居,位于李貫河北岸,河上有一小橋,取名代橋。后橋毀改名為代莊。…[詳細]
胡莊村~210村莊
胡姓遷此建村居住,后人丁興旺,取名胡莊。…[詳細]
李樓村~211村莊
清光緒年間原名王莊。李姓從外地遷來加之建有樓舍,后來更名為李樓。…[詳細]
劉屯東村~212村莊
以姓氏“劉”,以及地理方位命名。據《劉氏碑文》記載,劉氏來祖劉積善世居直隸真定府(今山西洪洞縣)。明洪武年間遷到陳州北45里(古青銅館)今老冢鎮東北6…[詳細]
劉屯西村~213村莊
據《劉氏碑文》記載,劉氏來祖劉積善世居直隸真定府(今山西洪洞縣)。明洪武年間遷到陳州北45里(古青銅館)今老冢鎮東北6里劉家屯定居。因位于劉屯西邊,故…[詳細]
婁莊村~214村莊
清康熙元年(1662)婁姓從開封市通許縣遷來此地定居,人丁興旺,取名婁莊。…[詳細]
前崗村~215村莊
東漢時期,劉秀與王莽爭戰,王莽手下大將巨無霸在陣中死去葬于此地,稱巨無冢。因落位于冢前,取名前崗。…[詳細]
后崗村~216村莊
東漢時期劉秀與王莽爭戰,王莽手下大將巨無霸在陣中死去葬于此地,稱巨無冢。因落位于冢北,故取名后崗。…[詳細]
范港村~217村莊
清乾隆十五年(1750)范姓由明光集遷來,因該地地勢較高為土崗,取名范崗。后為區分重名演變為范港。…[詳細]
孫洼村~218村莊
清乾隆元年(1736)孫姓幾戶家遷居此地居住,又因村莊附近有幾處洼地,故取名為孫洼。…[詳細]
張樓村~219鎮鄉結合區
有一張姓富戶攜家人從外地遷來此地居住,在村內建起樓房,取名張樓。…[詳細]
蔡白村~220鎮鄉結合區
有蔡白兩姓居民,因蔡白兩姓世代和睦相處,故取村名為蔡白。…[詳細]
港李村~221村莊
清康熙元年(1662)從外地搬來幾家姓李的安家落戶,因村南有設有港口,便取名為港李。…[詳細]
樊莊村~222村莊
清康熙三年(1664)樊姓從外地遷來此地定居,后人丁興旺,取名樊莊。…[詳細]
程樓村~223村莊
清康熙十年(1671)從聶莊遷來幾戶程姓人家,后在村內建起樓房,取村名程樓。…[詳細]
孟莊村~224村莊
清代末年,孟姓從遜母口黃崗寺遷移至此,因位于李貫河西北岸口,故取村名孟河嘴。后演變為孟莊。…[詳細]
三王村~225村莊
明隆慶年間王姓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住此地逐成村落,后人為紀念來祖取村名為三王。…[詳細]
土樓村~226村莊
王氏兄弟四人分地而居,其中一人在村前飼養大量蛋雞,雞舍上下兩層,用土坯砌成,取村名為土樓。…[詳細]
干張村~227村莊
張姓經過多年的演變日益興旺,取名為干張。…[詳細]
新李村~228村莊
清康熙五年(1666)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幾戶姓李的,村頭有一座塔,取名塔李。清嘉慶二年(1797)由塔李遷來四戶村民在該地建新村居住,取名新莊。兩個村較…[詳細]
王頂村~229村莊
明正德元年(1506)有一位名叫王鼎的人由外地遷來此地樂善好施,后人為了紀念他,故名為王鼎。后演變為王頂。…[詳細]
大沃張村~230村莊
明永樂二年(1405)從外地遷來幾戶姓張的在此居住,因該地土質肥沃,且為了與小沃張區分,取名大沃張。…[詳細]
李鳳村~231村莊
明萬歷五年(1577)來祖李鳳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人丁興旺,并修有寨墻,取村名為李鳳寨。后更名為李鳳。…[詳細]
張莊村~232村莊
原名為簸箕張。后因黃河泛濫災害改變了該地地形,演變為張莊。…[詳細]
西許村~233村莊
明代時期許姓富戶一家從大許寨搬來此地建村,取名許樓。后來姓蔣的搬來居住,發戶了,大大超過了姓許的人數,又稱蔣許樓。1958年為區別重名,更名為西許。…[詳細]
候莊村~234村莊
清順治六年(1650)侯姓由外地過來居住,因人丁興旺,取村名侯莊。…[詳細]
大司村~235村莊
明洪武年間從外地遷來幾戶姓司的,因人丁興旺村落較大,取村名大司。…[詳細]
拐張村~236村莊
都姓張由于村村落位于古時官道拐彎處,便起名為拐張。…[詳細]
沙沃盧村~237村莊
盧姓較多,土地肥沃為沙質土,故取村名為沙沃盧。…[詳細]
謝堂村~238村莊
清乾隆二十年(1755)謝姓在村內修紀念堂一座,取名為謝堂。…[詳細]
后石村~239村莊
明永樂二年(1404)石姓從外地遷此定居,因坐落位置于原石莊南,故取村名后石。…[詳細]
中崗村~240村莊
東漢時期,劉秀與王莽爭戰,王莽手下大將巨無霸在陣中死去葬于此地,稱巨無冢。后人稱為中崗村。…[詳細]

地名由來:

隋代末年,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有十萬人占據北方,戰敗后,死于此地的竇建得就安葬在這里,其冢如丘,后人為紀念他,取村名老冢。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是隋末割據諸侯、農民起義領袖。曾近領導河北農民起義,擊殺薛世雄;稱雄河北,建立夏國;攻滅宇文化及,恩撫人民。武德四年(621年),為救王世充而被李世民俘虜,同年七月于長安市斬首,時年四十九歲。 人…… 竇建德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老冢鎮位于豫東平原,屬河南省太康縣,現有耕地八萬畝,人口63000人,106國道和許鄲鐵路穿鎮而過,地理位置優越。

老冢鎮歷史悠久,相傳隋朝末年一起義軍將領戰敗犧牲,下葬于此,其冢如丘,故而得名。老冢地處南北通衢,自古商業發達,成為一方商品集散地。

老冢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綠豆、芝麻等,品質好、產量高。近年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全鎮調整了農業結構,擴大了經濟作物(如花菇、平菇、銀耳、板蘭根、薄荷、桔梗、蘆筍等食用菌、中藥材和切色保健食品)的種植面積,建立了專業化生產基地。養殖業也有了突破性發展飼養品種有雞、豬、羊、狐貍、園魚等12個,現代化的大

+查看詳細老冢鎮概況>>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老冢鎮被認定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2023年9月,老冢鎮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老冢鎮上榜。

2020年9月,老冢鎮被確定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選擇老冢鎮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范鎮

2014年7月,老冢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謝安曾祖陵園

謝安曾祖陵園位于太康縣城南30公里老冢鎮謝家堂(謝堂)村內,占地5公傾,園內有中華謝氏陵園碑亭、松柏林等。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晉名相謝安曾祖謝纘,曾任魏國的典農

謝纘墓

謝纘墓謝纘退休后寓居洛陽,太康三年(282年)卒。在朝任博士的兒子謝衡辭官扶柩歸故里,葬父于陳郡陽夏謝家堂(今河南省太康縣老冢鎮謝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蓋草屋,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間,素服攻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太康縣第七區(老冢)。

1958年成立老冢公社。

1983年更名為老冢鄉。

1987年改置老冢鎮。


以下地名與老冢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热门午夜国产视频观看92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