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許昌市 > 襄城縣

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

[移動版] [襄城縣榮譽與排名]
地名:襄城縣隸屬許昌市
區劃代碼:411025代碼前6位:411025
行政區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縣車牌代碼:豫K
長途區號:0374 郵政編碼:461000
轄區面積:約914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67.5萬人
人口密度:約739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0個鎮、6個鄉
人口 面積簡介
城關街道 6.23萬人 7.31km2
襄城縣城關鎮南望紫云山,西依北汝河。境內交通便利,永西、鄭南、洛界三大國、省道和平禹鐵路縱橫交錯,東距許平南高速公路僅7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20余公里…[詳細]
茨溝街道 7.6萬人 60km2
襄城縣轄鄉。1949年為茨溝區,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5.3萬。洛(陽)界(首)、永(…[詳細]
潁橋回族鎮 7445人 9.5km2
潁橋回族鎮位于許昌市襄城縣東北部,距離縣城16公里,東臨311國道,潁冢公路穿境而過,交通發達,是全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鎮域面積9.6平方公里,轄5…[詳細]
麥嶺鎮 3.71萬人 50km2
襄城縣轄鎮。1949年為麥嶺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7.5公里。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4.5萬。…[詳細]
潁陽鎮 3.84萬人 58.5km2
襄城縣轄鎮。1958年建潁陽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58.5平方公里,人口5.2萬。311國道過境。…[詳細]
王洛鎮 4.07萬人 55km2
襄城縣轄鎮。1949年為王洛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5.9萬。鄭(…[詳細]
紫云鎮 3.86萬人 81km2
云鎮位于襄城縣西南部,屬淺山區,是革命老區鄉鎮。全鎮轄孫祠堂村、石廟羊村、塔王莊村、張道莊村、坡劉村、侯堂村、方莊村、古莊村、謝莊村、馬趙村、孟溝村、…[詳細]
庫莊鎮 7.22萬人 64km2
襄城縣轄鄉。1965年設關帝廟公社,1982年更名庫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5.2萬。鄭(州)南(…[詳細]
山頭店鎮 4.14萬人 77km2
山頭店位于河南省襄城縣南部,毗鄰縣城,因治所處于首山東端故名。現轄35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總人口5.87萬,總面積61.5平方公里,耕地4.78萬…[詳細]
十里鋪鎮 5.11萬人 61.5km2
 襄城縣轄鄉。1958年成立十里鋪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北汝河北岸,距縣城5公里。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6.8萬。洛(陽)界(首)、鄭(…[詳細]
汾陳鎮 3.42萬人 45.2km2
襄城縣轄鄉。1965年成立汾陳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45.2平方公里,人口5萬。有公路接鄭(州)南(陽)公路。轄汾陳…[詳細]
湛北鄉 2.58萬人 53.6km2
湛北鄉位于襄城縣南部,距縣城9.8公里。南以湛河與葉縣為界,西與紫云鎮、平頂山郊區為鄰,北部、東部與山頭店鎮接壤。以轄區處湛河之北而得名。境內地勢西北…[詳細]
丁營鄉 2.95萬人 51km2
丁營鄉位于襄城縣東南部,地處襄、舞、葉三縣交界,全鄉總占地面積51平方公里,4.95萬人口、4.3萬畝耕地,轄27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漯(漯河)—…[詳細]
姜莊鄉 3.1萬人 88km2
姜莊鄉位于縣境東南部,東與臨潁縣、郾城縣相鄰,南與舞陽縣交界,西與丁營、麥嶺鎮毗連,北與范湖鄉接壤。全鄉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7.927萬畝,轄36…[詳細]
范湖鄉 5.3萬人 96.58km2
范湖鄉位于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東部20公里處,地處許昌、平頂山、漯河三市交界處,屬黃淮平原地貌。全鄉田野坦蕩如砥,無崗丘起伏。是全縣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詳細]
雙廟鄉 3.61萬人 54km2
襄城縣轄鄉。1958年成立雙廟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潁河南岸,距縣城16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8萬。永(城)西(峽)公路過境…[詳細]

地名由來: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始設襄城縣,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據《太平寰宇記》:周之襄城,楚靈王所筑;京相璠曰:周襄王居之,因名。

襄城縣
襄城縣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襄城縣
襄城縣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襄城縣
襄城縣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基本介紹:

襄城縣位于河南省中部,現轄10鎮6鄉,448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920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96.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82.1萬畝,總人口87.68萬,常住人口68.81萬,城鎮化率40.44%。境內除漢族外,還有回、滿、蒙、瑤、壯等18個少數民族。

襄城主要有五個顯著特點:

一是歷史文化悠久。襄城縣春秋時期稱“氾”,后因周襄王避難居此,故名襄城。秦統一六國后設襄城縣,至今已有2200余年。境內文物古跡眾多,有明朝時全國八大書院之一的紫云書院,始建于唐武德年間的“中州第一禪林”乾明寺,道教圣地柏寧崗五岳廟,春秋時期留下的古城墻、甕城,以及文廟、奎壁等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文物保

+查看詳細襄城縣概況>>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襄城縣位列第77位。

2023年3月,襄城縣被確定為2023屆河南省文明城市(擬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3年3月,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公布,襄城縣入選。

2022年5月,河南省教育廳確定襄城縣為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襄城縣為國家級制種大縣(大豆)。

2022年1月,襄城縣入選河南省雙擁模范城(縣、區)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強縣排行榜出爐,襄城縣位列第51。

2021年11月,襄城縣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縣(區)

2021年9月,襄城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查看更多襄城縣榮譽與相關排名>>

歷史沿革:

春秋為氾地,屬鄭。

前540年始名襄城,屬楚。

戰國時期置襄城邑,屬魏。

秦置襄城縣,屬三川郡,治所洛陽。

西漢初在潁陽設潁陽縣,與襄城縣同屬潁川郡,治今禹州市。

王莽新政時改為“相城”。

東漢初復襄城縣。

三國屬魏。

西晉設郡,轄襄城、繁昌二縣。

東晉廢襄城郡,還并潁川郡。

北魏設襄城郡,屬廣州。

太和元年(477)析首山、高陽山以南至滍水(今沙河)設高陽縣,屬廣州漢廣郡。

東魏至北齊襄城均為廣州治。

北周襄城郡改屬汝州

+查看詳細襄城縣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襄城縣面積相當:




歷史名人詠襄城縣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 日本在线a∨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