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戴畈村 | 隸屬:箭廠河鄉 |
區劃代碼:411523208210 | 代碼前6位:4115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S |
長途區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戴畈,清初因戴姓人在成片的田地中定居,故名。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村試點名單公布,戴畈村榜上有名。
2022年1月,戴畈村被命名定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村。
2021年12月,民政部辦公廳確認戴畈村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2021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公布戴畈村為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基本介紹:
戴畈村位于箭廠河鄉東南部,距鄉政府2.5公里。俗稱“三甲沖”;全村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5畝,山場面積1340多畝。轄9個15村民組,306戶,1138人。
戴畈村是著名的英烈村,盡在冊烈士93名,其中著名烈士程儒香、毛國興、戴華堂,均誕生此村。革命烈士遺址有兀沖學堂、紅十一軍針工廠、程儒香烈士墓。
全村在荒山荒地上共發展油茶630余畝,珍珠花菜100余畝,板栗1000余畝。在耕地上種植糧食作物600余畝,板栗、油茶、珍珠花菜、花生等傳統種植產業對戴畈村農民的增收有著重大的作用。
主要姓氏有:石、王、方、肖、戴、李、朱、黃、陳、潘、倪、毛、程等。全村以漢族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荊州。
西周至春秋時先后屬弦國、黃國。
戰國時先后屬秦弦地、楚國。
秦代屬南郡。
漢代屬西陵縣。
三國時先后屬魏國弋陽郡、吳國蘄春郡。
晉代復屬西陵縣。
齊時屬木蘭縣。
梁時屬梁安縣。
隋代屬木蘭縣。
唐代至元代屬麻城縣。
明初屬麻城縣仙居鄉。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屬黃安縣泰仙鄉。
清代至1931年11月屬黃安縣泰仙鄉長水會。
1931年12月屬紅安縣。
1932年10月先屬黃安縣泰仙鄉長水會,后劃歸經扶縣箭河
周邊相關:
戴畈村附近有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許世友將軍故里、金蘭山森林公園、武占嶺生態旅游度假景區、新縣大別山露營公園、田鋪大灣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新縣山茶油、新縣將軍菜、新縣黃緣閉殼龜、黃緣閉殼龜、棗鍋盔、新縣芝麻等特產,有息夫人傳說、紫云山廟會、火綾子(商城杈傘舞)、商城花傘舞、商城民歌等民俗文化。
程儒香,1898年出生于河南省新縣箭廠河鄉程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機敏聰慧,精明干練,膽識過人。和同伴們一起玩耍、打柴、放牛時,他總是被推舉為“司令”,深受同伴們的擁護。192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
毛國興,1901年農歷八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河南省新縣箭廠河地區毛崗——坐落在大別山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個不足百人的小村莊的貧苦農家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地主階級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使廣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