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合河鄉 | 隸屬:新鄉縣 |
區劃代碼:410721200 | 代碼前6位:41072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轄區面積:約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8萬人 |
人口密度:約64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合河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唐代,有段姓居住在丹河、小清河、百泉河匯流處南,名合河。…[詳細] |
朱小郭村 | ~205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合河村朱老六遷此,后呂姓遷此,漸成村莊。隨周圍的村名貫以朱姓而命名朱小郭。…[詳細] |
田小郭村 | ~206 | 村莊 |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在楊樹灣裝卸行干活的田氏定居于此。原和郭小郭一個村名,隨著人口的增多而獨立成村,因田氏居住早,得名田小郭。…[詳細] |
郭小郭村 | ~207 | 村莊 | 明初,郭姓遷此,后因郭姓是大戶,稱大郭村。傳有一大官員路過此地,將“郭”誤為“國”,說這樣一個小村能叫大國嗎?隨即改為郭小郭。…[詳細] |
崔小郭村 | ~208 | 村莊 | 明代中期,崔氏由獲嘉縣望高樓遷到大郭村西定居,名為崔大郭。隨著郭大郭改名為郭小郭,而更名為崔小郭。…[詳細] |
都小郭村 | ~209 | 村莊 | 明初,都氏兄弟二人,遷到大郭西南定居,隨著郭大郭名為都大郭。后又更名為都小郭。…[詳細] |
北陳莊村 | ~211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名陳家莊。漸簡稱陳莊。因南有陳莊,1981年改名北陳莊。…[詳細] |
范嶺村 | ~212 | 村莊 | 范氏祠堂碑載:清康熙十年(1671)范氏由獲嘉縣西南路吳家莊遷此,因村西和北有酸棗嶺,故名范家嶺。1910年曾分東范家嶺、西范家嶺。1949年后統稱范…[詳細] |
西河村 | ~213 | 村莊 | 宋末,“張姓從修武義門遷此,居住河溝南沿”,名張莊(清咸豐四年《張氏族譜》序)。明初,陸續有牛、貞、李等姓遷此,又名北張莊。魏、牛二姓遷河溝南沿,名南…[詳細] |
東元封村 | ~214 | 村莊 | 明初,侯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后姜姓奉旨分遣此處屯田,名元封營。明成化九年(1473)發大水后,楊姓遷此,因西邊有西元封營,這里在東邊,改為東元封營。1…[詳細] |
西元封村 | ~215 | 村莊 | 宋代村東有元封村。因發洪水村被淹,向西移至今村址處,得名西元封。…[詳細] |
南永康村 | ~216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隨著村北面的永康村名,名永康。明末,因在弘慈寺南,改名南永康。…[詳細] |
西永康村 | ~217 | 村莊 | 明初,因連年戰爭,以盼望永久安康之意,名永康。明正德元年(1506),因村在弘慈寺西,故名西永康。…[詳細] |
西北永康村 | ~218 | 村莊 | 永康含義有兩說:一說明永樂年間康姓遷此,以永樂年號的“永”字和康姓的“康”字取名永康;二說元末,由于連年戰爭,以盼愿永久安康之意,名村名。明末,因村在…[詳細] |
東北永康村 | ~219 | 村莊 | 永康含義有兩說。一說明永樂年間康姓遷此,以永樂年號的“永”字和康姓的“康”字取名永康。二說元末,由于連年戰爭,以盼愿永久安康之意,名村名。明末,因村在…[詳細] |
石村村 | ~220 | 村莊 | 明初,羅姓在此居住。在村東挖土時,發現一個石佛,后在村中建石佛寺,以石佛名村。1949年漸簡稱石村。…[詳細] |
前村村 | ~221 | 村莊 | 元代有賈家村。后按方位改稱西賈家村,由兩個小村組成。1958年村北小村獨立成村,名后西賈村,此村改名前西賈村。1980年簡稱前村。…[詳細] |
后村村 | ~222 | 村莊 | 元代有賈家村。后按方位改稱西賈家村,后村屬之。1958年獨立成村,名后西賈村。后簡稱后村。…[詳細] |
潘屯村 | ~223 | 村莊 | 潘姓于明成化年間轉遷至此,形成村落,始名潘家屯。后簡化成潘屯。…[詳細] |
賈橋村 | ~224 | 村莊 | 村南衛河南岸為碼頭,商賈為兩岸交通便利,在碼頭北端今村西北建木橋,取商賈建橋之意,名賈橋。成村后以橋名村。后演變成現今讀音。…[詳細] |
地名由來:
唐代,衛河、百泉河、小清河交匯于此,始名合河。
基本介紹:
新鄉縣合河鄉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是商賈集地。合河鄉地處豫北平原,衛河、共產主義渠越境而過。歷史上有水旱碼頭,衛河流經市區、直達天津,為新鄉四大名鎮之一。合河鄉北依太行,南眺黃河,距市中心10公里,總面積4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逾3.2萬人。
合河鄉氣候溫和,雨量適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是新鄉市有名的糧食高產區。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調整農業種植機構,優化產業布局,已建成南永康、鄉農場兩大種子繁育基地,基本實現了“種、繁、推”一體化和小麥統一供種。目前臨近新鄉市區5個村的蔬菜種植已成為聞名的蘑菇種植專業村。全鄉共建水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合河鄉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23年7月,合河鄉獲得2022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合河泰山廟,位于河南省新鄉縣合河鄉合河村小學院內。合河泰山廟,創建年代不詳。泰山廟現存建筑僅有兩座,一為戲樓,二為玉皇殿。戲樓,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坐東朝西(臺口朝東),為磚木
歷史沿革:
明正德元年(1506)屬永康社。
清乾隆七年(1742)屬西路。
宣統元年(1909)屬一中區、三西區。
1945年置合河鎮,屬新鄉縣。
1947年屬二、三區。
1948年屬二區。
1955年為合河中心鄉,屬新鄉縣。
1958年成立合河公社。
1959年屬新鄉市。
1961年復屬新鄉縣。
1983年改設合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