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伊川縣 | 隸屬:洛陽市 |
區劃代碼:410329 | 代碼前6位:410329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10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7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2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城關街道 | 19.84萬人 | 73.6km2 | 伊川縣城關街道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以南,北依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南鄰嵩縣、欒川,東瀕伊河,被譽為“伊濱明珠”。全鎮總面積73.6平方公里,轄30個行…[詳細] |
河濱街道 | 3.92萬人 | 47.07km2 | 伊川縣河濱街道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部,距洛陽新區約10公里;
河濱街道辦事處管轄彭莊、羅村等2個居委會和馬營、槐樹街、梁村溝、大莊、小莊、瑤底、浥澗、…[詳細] |
鳴皋鎮 | 5.56萬人 | 94km2 | 鳴皋鎮位于伊川縣城南部,距縣城20公里,因詩經“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而得名。該鎮東與酒后、葛寨、白元隔伊河相望,西和宜陽縣白楊鄉接壤,北同平等、高山鄉…[詳細] |
水寨鎮 | 3.76萬人 | 42km2 | 水寨鎮西臨伊水,東望嵩岳,北接龍門,南達襄宛,全鎮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3.4萬人,是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州名鎮和洛陽市優先發展的衛…[詳細] |
彭婆鎮 | 5.53萬人 | 104km2 | 彭婆鎮位于伊川縣北部,東臨呂店鄉,西瀕伊河,南接水寨鎮和白沙鄉,北鄰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風景區。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19公…[詳細] |
白沙鎮 | 6萬人 | 113km2 | 白沙鄉位于伊川縣東部,南與汝陽縣和汝州搭界,西與白元鄉、水寨鎮毗鄰,北與呂店鄉、彭婆鎮相連,東與半坡鄉接壤。總面積113平方公里,耕地6028公頃,總…[詳細] |
江左鎮 | 4.08萬人 | 93km2 | 江左鄉位于伊川縣東部,距縣城24公里,東接登封市穎陽鎮,西連呂店鄉、白沙鄉,南與半坡鄉接壤,北依偃師市。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4730公頃,轄35個行…[詳細] |
高山鎮 | 4.06萬人 | 63.08km2 | 高山鄉位于伊川縣西部,距縣城15公里;總面積63.08平方公里,轄23 個行政村,42000余人。
該鄉礦產資源豐富,突出的有煤炭、石灰石、高…[詳細] |
呂店鎮 | 4.4萬人 | 124km2 | 呂店鄉位于伊川縣東北部,距伊川縣城20余公里。東鄰江左鄉,西接彭婆鎮,南與白沙鄉接壤,北與偃師市寇店鎮毗鄰。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34公頃。…[詳細] |
半坡鎮 | 1.18萬人 | 49km2 | 半坡鎮距伊川縣城33公里,東與登封市穎陽鎮毗鄰,南與汝州市臨汝鎮接壤,西臨白沙鄉,北連江左鄉。總面積49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1.6…[詳細] |
酒后鎮 | 2.98萬人 | 71km2 | 酒后鄉位于伊川縣南部,呈三角形,鄉政府所在地酒后村,距縣城26公里,全鄉轄27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214個村民組,35558口人。總面積71平方公里…[詳細] |
白元鎮 | 4.79萬人 | 78km2 | 2月7日,伊川縣白元鄉撤鄉建鎮。
白元鄉位于伊川縣城東南6公里處,西與城關鎮、平等鄉隔河相望,南靠葛寨鄉,北接水寨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全鄉轄…[詳細] |
鴉嶺鎮 | 5.6萬人 | 150km2 | 鴉嶺鄉位于伊川縣西部,距縣城8公里,省道鄭盧路橫貫東西,縣道豐鳴路縱貫南北,東接城關鎮,西鄰宜陽縣,南界高山鄉,北連龍門山,跨伊河、洛河兩流域,屬典型…[詳細] |
葛寨鎮 | 3.02萬人 | 76km2 | 葛寨鄉位于伊川縣南部淺山丘陵區,南依九皋山,與汝陽縣柏樹鄉搭界,北與白元鄉毗鄰,東與汝陽縣蔡店鄉接通壤,西與酒后鄉相連,西北隔伊河與鳴皋鎮中溪村相望。…[詳細] |
平等鄉 | 4.56萬人 | 50.81km2 | 平等鄉位于伊川縣城南7公里處,距古都洛陽35公里,北臨城關鎮,南連鳴皋鎮,西與高山鄉接壤,東隔伊河與白元鄉相望,全鄉總面積50.81平方公里,轄16個…[詳細] |
地名由來:
據記載,商相伊尹之母居住于伊河上游(今嵩縣境內),并于此生下伊尹,故稱伊河。伊河流貫全縣,且境內有宋代理學家程伊川之墓,故名伊川。
基本介紹:
伊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陽,緊臨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南與中國最美的地方—白云山所處嵩縣一衣帶水;鄭少洛高速公路把伊川與中岳嵩山及著名的中國武術發源地少林寺連在同一條線上;西與宜陽縣接壤。總面積123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為“一山二川七分嶺”,轄12鎮1鄉2個街道,359個行政村、10個城市社區和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人口92萬,是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和省委、省政府首批確定的對外開放重點縣、擴權縣之一,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先進縣和全省雙擁模范縣、對外開放先進縣、市縣經濟社會發展考評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伊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伊川縣被確定為2023屆河南省文明城市(擬表彰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2年1月,伊川縣入選河南省雙擁模范城(縣、區)。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強縣排行榜出爐,伊川縣位列第45。
2021年9月,伊川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伊川縣人口數量為79.3萬人,位列洛陽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河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3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483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伊川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6月,伊川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河南片區)。
歷史沿革:
傳神農時,即有伊國之稱。
堯時稱伊侯國。
舜時稱伊川。
夏為豫州伊闕地。
周為伊川。
戰國為伊闕,后改新城。
漢惠帝四年(前191)置新城縣。
北魏為新城郡治。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稱尹闕縣。
宋熙寧五年(1072)廢縣為鎮,屬伊陽縣。
紹興九年(1139)改伊陽縣為順州,后改順州為嵩州。
明代南部屬嵩縣。
清沿明制。
1927年析洛陽、嵩縣、伊陽、宜陽4縣置平等縣,析洛陽、登封、伊陽(今汝陽)、臨汝(今汝州市)4縣置
區劃: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