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流寺村 | 隸屬:西郊鄉 |
區劃代碼:410505200205 | 代碼前6位:410505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E |
長途區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據歷史記載和傳說,北流寺和南流寺古時統稱“漁莊”。唐朝初年,佛教盛行,村里興建了“大明寺”。明朝年間,漁莊的祖先從山西洪洞遷到這里安居,隨著歷史的演變和萬金渠的自然流向,漁莊改變為南、北流寺村。
基本介紹:
北流寺村是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10505200205,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10505。郵政編碼為455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72 ,車牌號碼為豫E。北流寺村與南流寺村、郭流寺村、王邵村、史車村、駢家莊村、東梁村、西梁村、小屯村、王裕口社區、花園莊村、小莊村、四盤磨村、范家莊村、豐安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安陽縣第五區流寺鄉。
1949年后屬曲溝區。
1958年公社化,成立北流寺生產大隊,屬安陽縣曲溝公社。
1961年屬安陽市東風公社。
1962年劃歸西郊區。
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成立北流寺村民委員會,屬安陽市郊區西郊鄉。
2003年劃歸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至今。
周邊相關:
北流寺村附近有殷墟、漳河灣風景區、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魏文帝甄妃墓、婦好墓、趙康王陵等旅游景點,有都里大紅袍花椒、安陽皮渣、八寶布袋魚、紅棗桃仁粥、狗皮膏藥、狀元紅等特產,有周易文化、落腔、岳飛傳說、大弦戲、淮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