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豐李街道 | 隸屬:洛龍區 |
區劃代碼:410311014 | 代碼前6位:41031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豫C |
長途區號:0379 | 郵政編碼:471000 |
轄區面積:約7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萬人 |
人口密度:約92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豐李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李姓占九成以上,故名為豐李。1949年屬洛陽縣七區。1955年為豐李村,屬宜陽縣豐李中心鄉。1958年為豐李大隊,屬宜陽縣豐李人民公社。1984年為…[詳細] |
贠莊社區 | ~002 | 村莊 | 據200年前,贠姓祖輩遷居于此,在此長期居住形成村落,當時就取名“贠莊”。…[詳細] |
李王屯社區 | ~004 | 村莊 | 相傳西周時期,姜子牙(又名呂望)曾率兵在這里住過,故取名“呂望村”。后經長期轉音相逐漸演變為李王屯。…[詳細] |
小作社區 | ~005 | 村莊 | 從小的作坊生產出農副產品,服務周邊居民,相互幫扶,共建和平幸福的居住環境,故先輩們起名為小作。…[詳細] |
圪瘩社區 | ~006 | 村莊 | 明末,本地人已很少了,土地荒蕪,圪垱人從山西洪洞縣遷與此地,當時遷來時住在龍頭寨,就此得名圪垱。…[詳細] |
牛莊社區 | ~007 | 村莊 | 牛莊原名陳家河,牛氏人家占本村三分之二,故稱牛莊。…[詳細] |
尹屯社區 | ~008 | 村莊 | 傳說三國時期曹操實行屯田制時因本村設屯即為糧倉之意,因看守糧倉的負責官姓(殷)尹,即起名為尹屯。…[詳細] |
薛營社區 | ~009 | 村莊 | 因薛姓居民較多,又長期定居此地,故而得名。…[詳細] |
河口社區 | ~010 | 村莊 | 相傳武則天在洛陽時,曾派人來此河里取水飲用,起名叫甘河口,后演變成河口。…[詳細] |
東坡社區 | ~011 | 村莊 | 早先前輩們從洪洞縣遷徙來洛,到甘河東半坡之處居住,故稱之為東坡。…[詳細] |
前窯社區 | ~012 | 村莊 | 大約四百年前居民從豐李搬遷到山前面的窯洞居住,取名前窯。…[詳細] |
東鳴鶴社區 | ~013 | 村莊 | 相傳東漢光武皇帝劉秀被王莽追殺,逃到此地,人困馬乏,遂下馬在原地休息,王莽追兵趕到時,這時從東南方向飛來一只仙鶴,喚醒劉秀,逃過一難,后來劉秀登基,將…[詳細] |
西鳴鶴社區 | ~014 | 村莊 | 相傳東漢光武皇帝劉秀被王莽追殺,逃到此地,人困馬乏,遂下馬在原地休息,王莽追兵趕到時,這時從東南方向飛來一只仙鶴,喚醒劉秀,逃過一難,后來劉秀登基,將…[詳細] |
西軍屯社區 | ~015 | 村莊 | 相傳明代設制屯軍隊、屯糧食的地域,故名“軍屯”,清末分為東軍屯、西軍屯。…[詳細] |
東軍屯社區 | ~016 | 村莊 | 明代設制屯軍隊、屯糧食的地域,故名“軍屯”,清末分為東軍屯、西軍屯。…[詳細] |
牛屯社區 | ~017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明代在此建軍糧庫,屯糧食的地域,故名牛屯。…[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姓氏命名。據《李氏家譜》記載:明初,李氏從山西長子縣遷此定居,希望過上好日子,故稱豐李。
基本介紹:
豐李鎮位于宜陽縣東部,東接洛陽市洛龍區古城鄉,西連宜陽縣城關鄉,南與伊川縣鴉嶺鄉接壤,北與洛陽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隔洛河相望,現已與洛南新區連為一體。總面積74.3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總人口6.9萬。
豐李農業發達,素有“宜陽糧倉”之美譽,溫棚蔬菜規模不斷擴大,正在成為洛南新區的“菜籃子”,牧業發展迅速,已有煒華公司、三江綜合養殖廠等四家“A”級養殖企業,有大中養殖場近20多家。是著名的“建筑之鄉”,有省二級建筑企業兩家,建筑工程隊100多個,常年從業人員近萬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機械加工、鑄造模具、耐火材料、日用陶瓷等產業已初具規模。現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企業30家,包括洛陽市豐李
文化旅游:
黃龍廟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宜陽縣豐李鎮公布時間:2006/6/1公布批次:第四批
圪瘩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商、周地址:宜陽縣豐李鎮公布時間:2006/6/1公布批次:第四批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洛陽縣第七區管轄。
1955年底洛陽縣撤銷將其劃入宜陽縣。
1956年成立豐李中心鄉,轄梁屯、贠莊、黃龍廟、南營4個鄉。
1958年成立豐李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豐李鄉屬宜陽縣。
1996年豐李撤鄉建鎮屬宜陽縣。
2014年將宜陽豐李鎮及所屬豐李村委會等16個村委會劃歸洛龍區。
2022年撤鎮設街道為豐李街道屬洛陽市洛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