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口鎮 | 隸屬:永城市 |
區劃代碼:411481123 | 代碼前6位:41148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5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黃口村 | ~201 | 鎮中心區 | 黃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黃口。1949年至1955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8年屬候嶺公社黃口大隊。1968年屬新橋公社黃口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社…[詳細] |
丁樓村 | ~202 | 村莊 | 丁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閆王莊村 | ~203 | 村莊 | 閆氏、王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閆王莊。1949年屬新橋區轄。1958年屬雙橋公社閆王莊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社閆王莊大隊。1984年改為黃口鄉閆王莊…[詳細] |
李老家村 | ~204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李老家。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8年屬馬橋公社洪樓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社姚莊大隊。1980年分設李老家大隊。19…[詳細] |
大寨村 | ~205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李大寨。1949年屬新橋區轄。1958年屬馬橋區侯嶺公社李大寨鄉李大寨大隊。1968年屬新橋公社李大寨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詳細] |
許莊村 | ~206 | 村莊 | 許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許莊。1949年屬新橋區轄。1958年歸馬橋區侯嶺公社許莊大隊。1968年歸新橋公社許莊大隊。1975年歸黃口公社許莊大隊。1…[詳細] |
當莊村 | ~207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李當莊。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9年屬馬橋區馬橋公社黃口村。1965年屬馬橋區黃口公社黃口村。1968年屬新橋公社李…[詳細] |
胡莊村 | ~208 | 村莊 | 胡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木樓村 | ~209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李氏木樓。1949年屬新橋區轄。1958年歸馬橋區黃口公社。1968年屬新橋公社木樓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社木樓大隊。198…[詳細] |
田莊村 | ~210 | 村莊 | 田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田莊。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65年屬馬橋區黃口公社。1968年屬新橋公社田莊大隊。1975年黃口公社田莊大隊。198…[詳細] |
成莊村 | ~211 | 村莊 | 成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曹樓村 | ~212 | 村莊 | 曹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陳樓村 | ~213 | 村莊 | 陳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道莊村 | ~214 | 村莊 | 道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道莊。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7年屬馬橋區馬橋鄉江莊大隊。1961年屬馬橋區黃口公社江莊大隊。1968年黃口屬新橋公…[詳細] |
頓橋村 | ~215 | 村莊 | 座落在澮河岸邊,姓頓的鄉紳在河上修座石橋,故名頓橋。…[詳細] |
趙樓村 | ~216 | 村莊 | 趙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劉莊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劉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大劉莊。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7年屬馬橋區馬橋公社姚莊鄉大劉莊大隊。1975年改為黃口公社大劉莊大隊。1984年改…[詳細] |
白莊村 | ~218 | 村莊 | 白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白莊。1949年至1955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6年屬黃口鄉白莊大隊。1959年黃口屬馬橋公社轄。1961年屬馬橋區黃口…[詳細] |
何橋村 | ~219 | 村莊 | 何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何橋。1949年黃口均屬新橋區轄。1958年歸雙橋公社田莊大隊。1975年歸黃口公社大曹莊大隊。1984年改為黃口鄉大曹莊村委…[詳細] |
李平樓村 | ~220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李平樓。1949年屬新橋區轄。1959年歸馬橋公社黃口大隊。1968年屬新橋公社黃口大隊。1975年歸黃口公社黃口大隊。198…[詳細] |
地名由來:
傳說在東漢末年,王莽追趕劉秀到此渡口,有一黃姓擺渡人把劉秀送到對岸,隨后王莽的人馬把擺渡人殺害。劉秀當權后,把渡口取名為黃口以示紀念。另一說:原名薛疃橋集,清末黃姓遷此,又系河道渡口,故改稱黃口。
基本介紹:
黃口鄉位于河南省“豫東明珠”永城市南10公里,地處兩省(河南省、安徽省)三縣(市)(永城市、渦陽市、睢溪縣)結合部。永青鐵路、永渦公路南北貫穿鄉境;
村村道路暢通,交通便利;通訊網絡覆蓋全鄉。北臨國家重點工程——120萬千瓦火力發電廠。西與全國四大藥都之一毫州市隔鄉相望;包河、澮河流經沿線17個行政村,兩岸土地肥沃、優質天氣。全鄉總面積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萬畝。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組,196個村民組,7500戶,37000人。
黃口鄉素有“糧倉”之美譽。1995年,被上級確定為“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河南省黃淮農業綜合開發區。1997年溝渠路林網建設全部達標,被省評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黃口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皇溝酒古窖池位于永城市黃口鄉陸樓村。年代為明、清。 2016年1月22日皇溝酒古窖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新橋區。
1956年為黃口中心鄉。
1965年屬馬橋區。
1968年屬新橋公社。
1975年建黃口公社。
1984年社改鄉,設黃口鄉,屬永城縣。
2017年撤鄉設黃口鎮,屬永城市,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