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蔣口鎮 | 隸屬:永城市 |
區劃代碼:411481108 | 代碼前6位:41148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83.8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蔣南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蔣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仟佛村 | ~202 | 村莊 | 清初,附近尼姑在村南建有樓閣,供奉很多佛像,名仟佛閣,村莊以此命名,簡稱“仟佛”。…[詳細] |
劉集村 | ~203 | 村莊 | 劉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田水井村 | ~204 | 村莊 | 因村有口井而取名甜水井村。1956年屬甜水井高級社。1959年屬順和公社張梨園大隊。1962年劃歸蔣口公社。1976年從張梨園大隊分出成立甜水井大隊。…[詳細] |
蔣型坊村 | ~205 | 鎮中心區 | 蔣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蔣型坊。1956年屬蔣口高級社。1959年建立蔣型坊大隊,原屬酂陽公社。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改置為蔣型坊村民委員…[詳細] |
蔣北村 | ~206 | 鎮中心區 | 原與蔣南村合稱蔣口村,因位于沱河東岸,明代后期,為沱河的一個渡口,水路交通要道。姓蔣的人家在此擺渡為生,漸成自然村,故叫蔣口。此居民點位于蔣口北部,故…[詳細] |
張梨園村 | ~207 | 鎮中心區 | 張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種有梨園,取名張梨園。…[詳細] |
菊樓村 | ~208 | 村莊 | 鞠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菊樓。1956年屬菊樓高級社。1959年屬大李樓大隊。1975年從大李樓大隊分出成立菊樓大隊,歸屬蔣口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詳細] |
四口樓村 | ~209 | 村莊 | 因四角各建有一座土樓而得名四口樓村。1956年屬四口樓高級社。1959年成立四口樓大隊,屬凡集公社。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改…[詳細] |
崔油坊村 | ~210 | 鎮中心區 | 崔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取名崔油坊。1956年屬崔油坊高級社。1959年設為崔油坊大隊,屬順和公社。1962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崔油…[詳細] |
秦灣村 | ~211 | 村莊 | 秦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秦灣。1956年屬甜水井高級社。1959年屬順和公社劉集大隊。1975年從劉集大隊劃出成立秦灣大隊,屬蔣口公社管轄。1984年…[詳細] |
喬樓村 | ~212 | 村莊 | 喬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李樓村 | ~213 | 村莊 | 原名叫大李樓。后因蔣口鎮內又多個李樓,為區分名稱,以位置(位于鎮南部)取名南李樓村。…[詳細] |
張集村 | ~214 | 村莊 | 張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莊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劉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張菜園村 | ~216 | 村莊 | 張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種有菜園,取名張菜園。…[詳細] |
凡集村 | ~217 | 村莊 | 凡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凡集。1956年屬凡集高級社。1958年屬曹樓營凡集三連。1959年設立凡集大隊,屬順和公社。1962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詳細] |
后板橋村 | ~218 | 村莊 | 因過此村東沱河上架有一座木板橋而得名后板橋。…[詳細] |
北李樓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因莊大部分姓李,建有樓房在沱河北岸,取名北李樓。…[詳細] |
張廟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張氏聚居形成的的村落,取名張廟。1956年屬張廟高級社。1959年設張廟大隊,屬順和公社。1962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改置為張廟村民委員會,屬蔣…[詳細] |
謝集村 | ~221 | 村莊 | 謝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謝集。1956年屬謝集高級社。1959年成立謝集大隊屬謝莊公社。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改置為謝集村民…[詳細] |
陳樓村 | ~222 | 村莊 | 陳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莊村 | ~223 | 村莊 | 王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北李莊村 | ~224 | 村莊 | 李氏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且位于南李莊的北部,取名北李莊。…[詳細] |
九公里村 | ~225 | 村莊 | 因距永城老縣城九公里而得名九公里。1956年屬九公里高級社。1959年屬順和公社仟佛大隊。1962年劃歸蔣口公社,設立九公里大隊。1984年改置為九公…[詳細] |
西李樓村 | ~226 | 鎮鄉結合區 | 李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建有土樓,取名西李樓。取名原因是和附近的李樓相區分。…[詳細] |
洪樓村 | ~227 | 村莊 | 洪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謝莊村 | ~228 | 村莊 | 謝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謝莊。1956年屬謝集高級社。1959年成立謝莊大隊,屬謝莊公社。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改置為謝莊村民委員會,屬蔣口…[詳細] |
張洼村 | ~229 | 村莊 | 張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張洼。1956年屬蔣口高級社。1959年屬酂陽公社西李樓大隊。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1984年屬蔣口鎮西李樓村民委員會。19…[詳細] |
常灣村 | ~230 | 村莊 | 常氏聚居形成的村落且瀕臨沱河拐彎處,取名常灣。…[詳細] |
趙莊村 | ~231 | 村莊 | 趙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葛洼村 | ~232 | 鎮鄉結合區 | 葛姓在此居住且地勢較洼,取名葛洼。因有前、后葛洼,故名為葛洼大隊。1956年屬蔣口高級社。1959年建立葛洼大隊,屬酂陽公社。1968年劃歸蔣口公社。…[詳細] |
前板橋村 | ~233 | 村莊 | 因過去此村東沱河上架有一座木板橋而得名前板橋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位于沱河東岸,明末清初,此處是巴河(今沱河)一個渡口,姓蔣的幾戶人家在此渡口以擺渡為生,后逐漸形成自然村,故叫蔣口。
基本介紹:
蔣口鎮位于永城市西北部,素有永城“西大門”之稱,現轄33個行政村,188個自然村,288個村民小組,人口5.8萬人,耕地面積7.4萬畝。
蔣口鎮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沱河、宋河兩大河流縱貫全境,鄭永省道S324公路穿境而過,貫穿蔣口33.2華里,光纜程控電話全球開通,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兩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曾先后榮“河南省科普示范鄉鎮”、“商丘市高標準平原示范鄉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農業生產全面發展。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強化科技服務,發展“一優雙高”農業,全鎮糧、棉、油產量連創歷史最高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蔣口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1931年為蔣口鄉,歸順和區。
1941年屬凡集鄉。
1949年永城由安徽劃歸河南。
1954年設蔣口鄉,屬順和區。
1955年凡集鄉、仟佛鄉劃歸蔣口中心鄉。
1958年屬順和公社。
1962年屬順和區。
1968年建蔣口公社。
1975年蔣口公社張莊、曹廟等大隊劃歸太丘公社。
1984年改置為蔣口鄉。
2001年撤鄉設蔣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