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得鎮 | 隸屬:禹州市 |
區劃代碼:411081117 | 代碼前6位:41108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K |
長途區號:0374 | 郵政編碼:461000 |
轄區面積:約70.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賀莊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新賀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影壁李村 | ~202 | 村莊 | 影壁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村店村 | ~203 | 村莊 | 劉村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東村 | ~204 | 村莊 | 張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西村 | ~205 | 村莊 | 張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南村 | ~206 | 村莊 | 張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張北村 | ~207 | 村莊 | 張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萬泉村 | ~208 | 村莊 | 萬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凹郭村 | ~209 | 村莊 | 凹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山曹村 | ~210 | 村莊 | 山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周村 | ~211 | 村莊 | 大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槐樹趙村 | ~212 | 村莊 | 大槐樹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周村 | ~213 | 村莊 | 小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酸棗樹楊村 | ~214 | 村莊 | 酸棗樹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寨外村 | ~215 | 村莊 | 寨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后袁村 | ~216 | 村莊 | 后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山李村 | ~217 | 村莊 | 山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王村 | ~218 | 村莊 | 石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晏窯村 | ~219 | 村莊 | 晏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集村 | ~220 | 村莊 | 王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其祥王村 | ~221 | 村莊 | 其祥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閣王村 | ~222 | 村莊 | 閣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萬寨村 | ~223 | 村莊 | 萬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潘莊村 | ~224 | 村莊 | 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二郎村 | ~225 | 村莊 | 二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后樓村 | ~226 | 村莊 | 后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張樓村 | ~227 | 村莊 | 前張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許樓村 | ~228 | 村莊 | 許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灣王村 | ~229 | 村莊 | 灣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柳樹堂村 | ~230 | 村莊 | 柳樹堂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瓦莊村 | ~231 | 村莊 | 瓦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楊樓村 | ~232 | 村莊 | 楊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孔樓村 | ~233 | 村莊 | 孔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杜莊村 | ~234 | 村莊 | 杜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寨村 | ~235 | 村莊 | 小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司村村 | ~236 | 村莊 | 司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鄭村村 | ~237 | 村莊 | 鄭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潭口村 | ~238 | 村莊 | 潭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初名韓里,漢代,因張良先祖五世為韓相,改名張得,明代易名彰德店。清咸豐七年(1857年)筑寨,名中和寨。又名張得鎮。1948年后稱張得。
基本介紹:
張得鄉位于禹州市西南部,距禹州城區10公里,東鄰梁北、小呂,西接鴻暢,北倚三峰山,南與郟縣接壤,省道禹神、禹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轄38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69個村民組,61500口人,總面積70.44平方公里,山、崗、平地各占三分之一,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鄉和農業大鄉。種植業是全鄉的支柱產業。先后在東西部實施了15000畝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建成了路相通、溝相連、田成方、林成網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榮譽排行:
2017年12月,2017年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張得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明朝,屬鈞州(禹州、鈞平府)張得都。
清朝,設禹州萬柏里。
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楊莊鎮、張得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屬第八區。
1958年,成立八一公社。
1961年,設張得區。
1968年,改為張得公社。
1984年,改鄉。
2013年,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