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皮店鄉 | 隸屬:正陽縣 |
區劃代碼:411724212 | 代碼前6位:41172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10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皮店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明嘉靖《真陽縣志》載:“裴家店,縣南七十里。”民國《重修正陽縣志》“裴家店,城南七十里有集,今或改寫皮”。1949年簡稱皮店。…[詳細] |
幸寨村 | ~201 | 村莊 | 清雍正年間,幸姓從湖北麻城逃荒到此,挖溝筑寨,稱幸寨。…[詳細] |
潘店村 | ~202 | 村莊 | 明末,潘姓從湖北麻城縣遷此開店,稱潘家店。后簡稱潘店。…[詳細] |
朱店村 | ~203 | 村莊 | 此處為古臨淮城舊地。西漢末年,此地為過路店,朱姓在此開店,稱朱家店。后演今名。據《通鑒》記載:東漢光武帝十五年“春正月,封子衡為臨淮公,食邑臨淮城”即…[詳細] |
夏寨村 | ~204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夏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定居,后筑寨,稱今名。…[詳細] |
盧寨村 | ~205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黃姓在此挖溝筑寨,名黃寨。清乾隆年間,盧姓遷此居住,遂改今名。…[詳細] |
康店村 | ~206 | 村莊 | 北宋時此處為雙龍寺。孟、康兩姓在此開店,稱孟家店。后演今名。…[詳細] |
王莊村 | ~207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王姓從大王糯遷此定居,稱王莊。…[詳細] |
孫寨村 | ~208 | 村莊 | 明末,孫姓從今大林鄉孫九門遷此居住,名孫下莊。后筑寨,改今名。…[詳細] |
小集村 | ~209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黃姓從外地遷此始居,稱黃莊。明末,筑寨,改今名。…[詳細] |
羅堂村 | ~210 | 鄉中心區 | 明萬歷年間,羅姓始居,建有祠堂,故名。明屬柳寨里。清屬柳寨保。1921年分屬明禮鄉。1932年屬明禮聯保。1945年屬陡溝鄉第八保。1950年屬陡溝區…[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初,裴姓始居,為一過路店,稱裴家店。明嘉靖《真陽縣志》載“裴家店,縣南七十里”。后因當地方言“裴”、“皮”同音,清末民間訛傳稱皮家店。后簡稱皮店。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皮店鄉地處淮河北岸,正陽縣南部,全鄉行政區面積103.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89110畝,人口3.2萬,轄11個行政村,263個村民組。西臨107國道和京深高速公路,東臨106國道和省道開龔公路。
二、經濟特色
1、種植業:全鄉每年種植粳稻、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和蔬菜面積分別為4.5萬畝、4.2萬畝、3.5萬畝和0.5萬畝,畝產量分別為570公斤、370公斤、310公斤和1100公斤,畝效益分別為500元、350元、620元和1200元。
2、養殖業:年出欄生豬13萬頭,牛存出欄達5000頭,羊存出欄達3.5萬只,雞、鴨、鵝存出欄達3.5萬只。
歷史沿革:
明初稱裴家店。
明分屬塘上、樂善、南和3里。
清末稱皮家店,后簡稱皮店,始有皮店之名。
清分屬塘上、樂善、南和3保。
1921年屬三區。
1945年分屬潘店、陡溝、王店3鄉。
1949屬陡溝區。
1956年屬康店、老店2個中心鄉。
1957年改屬皮店、老店2鄉。
1958年屬陡溝鄉。
1962年屬陡溝人民公社。
1966年成立皮店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皮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