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信陵鎮 | 隸屬:巴東縣 |
區劃代碼:422823100 | 代碼前6位:4228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轄區面積:約8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74萬人 |
人口密度:約77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瀼坡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位于長江巫峽出口南岸的西瀼坡社區是巴東縣移民遷建的一座新城區,風景秀麗、雄偉壯觀。長江大橋把它與隔江相望的官渡口鎮連為一體,與著名的國際旅游景點神農溪…[詳細] |
營沱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信陵鎮營沱社區于二OO四年八月十六日掛牌成立,是搶抓三峽工程建設機遇,新縣城二次搬遷而迅速崛起的移民新區,位于新縣城中心腹地,國土面積4.27平方公里…[詳細] |
白土坡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巴東縣信陵鎮白土坡社區位于縣城中心區域,版圖面積1.3平方公里,轄6個居民小組,1205戶,4330人,縣直企事業單位12家,社區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詳細] |
大坪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大坪社區位于長江南岸,白土坡社區以東,黃土坡社區以西,北至長江邊,南至中元子村。2004年8月正式掛牌成立。轄區版圖面積2平方公里,在冊居民2484戶…[詳細] |
黃土坡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黃土坡位于巴東縣信陵鎮,距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壤坡小區7公里。因三峽工程建設,1982年湖北省政府批準黃土坡作為該縣新城區展開建設。后經專家勘查論…[詳細] |
紅石梁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紅石梁社區位于信陵鎮最東端的邊緣社區,成立于2004年8月,由原來紅石梁村村民、老城搬遷沒搬走的無業居民及下崗職工組成,是信陵鎮名符其實的一個-。轄區…[詳細] |
神農溪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因黃土坡居民避險搬遷而在神農溪畔新建立的社區![詳細] |
荷花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荷花村位于巴東縣縣城以東,東與宜昌秭歸縣接壤,北濱臨長江,西接壤水聚坪村,南接壤土店子村。省道334東西貫通全村,交通便利。轄區11個村民小組,367…[詳細] |
土店子村 | ~204 | 村莊 | 信陵鎮土店子村位于恩施州巴東縣城以東,距縣城18公里,轄區總面積5.1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361畝,耕地面積746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土店子村…[詳細] |
中元子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信陵鎮中元子村位于恩施州巴東縣城南郊,距縣城8公里,轄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3772畝,耕地面積1481畝,人均耕地面積0.88畝。中元子村交通…[詳細] |
大面山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屬朱砂區。1951年屬第四區,區址風吹埡。1953年屬第四區中元子鄉。1956年屬風吹埡區中元鄉。1958年10月屬中元公社![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湖北通志》“梁為信陵郡”得名。
基本介紹:
信陵鎮地處巴東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縣黨政軍機關駐地,是恩施自治州唯一的港口鎮,臨江而治,銜巴山、吞長江,東與宜昌秭歸一衣帶水,西與重慶巫山一脈相連,扼渝鄂兩省,領恩施門庭,距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壩址僅63公里,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信陵鎮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歷為交通樞紐、兵家要沖和商貿重城,獨具城市綜合功能與資源最佳配置特色。全鎮國土面積87.2平方公里,轄19個村(居)委會,2004年末總人口為46581人,其中土家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5%。
2004年,信陵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505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1100萬元);全鎮
榮譽排行:
2018年12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信陵鎮為2018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2014年7月,信陵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巴東縣委縣政府舊址群位于信陵鎮黃土坡社區,年代為近現代。巴東解放后修建的第一代黨政機關辦公樓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辦公居住場所,整個舊址群由三棟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磚石混合蘇式風格建筑組成,在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夔子國地。
梁朝,改信陵郡。
隋朝,更名巴東。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一區署。
1949年初,為信陵鎮,后改城關鎮。
1958年10月,建長江公社。
1961年,改城關鎮。
1984年,改信陵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