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過渡灣鎮 | 隸屬:?悼h |
區劃代碼:420626109 | 代碼前6位:42062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轄區面積:約15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602人 |
人口密度:約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過渡灣街社區 | ~018 | 鎮中心區 | 解放前,這里沒有橋和渡船,每逢河水暴漲,兩岸人民隔河相望,原稱“隔渡灣”。1954年成立初級社時,開峰峪鄉政府做專用渡船,解決了過河困難,改稱“過渡灣…[詳細] |
二堂村 | ~200 | 村莊 | 位于過渡灣鎮臺子南200米,清溪河河灣處,早年縣府曾在此設堂審案?h府為大堂,此地即稱“二堂”,何年建“二堂”無法考證,但“二堂”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以…[詳細] |
倒座廟村 | ~201 | 村莊 | 位于過渡灣鎮三岔路口,西南600米處,?抵灵_峰峪公路旁,村邊山坡有一座廟宇,廟門相迎上山坡,與一般建筑格式相反而得名倒座廟。以倒座廟命名村委會名稱,…[詳細] |
梅花村 | ~202 | 村莊 | 早年避難者在山上修有一座山寨,周圍多梅花樹,逢時梅花盛開,故改名梅花寨,后因整個地形如梅花,故而得名梅花。以梅花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梅花村民委員會…[詳細] |
茶庵村 | ~203 | 村莊 | 因村頭原有一廟,有道人燒茶水,供行人飲水,故而得名茶庵。以茶庵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茶庵村民委員會![詳細] |
羅家坪村 | ~204 | 村莊 | 因早年羅姓在此居住而建村,故而得名。以羅家坪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羅家坪村民委員會。…[詳細] |
青灘村 | ~205 | 村莊 | 村前南河里,原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得名清潭,“潭”與“灘”諧音,后來改為清灘。以清灘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清灘村民委員會![詳細] |
過渡灣村 | ~206 | 鎮中心區 | 南河水穿境而過,南北分離,兩岸隔河相望,得名“隔渡灣”1954年過往行人坐渡船過河,改名過渡灣。以過渡灣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過渡灣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中廠村 | ~207 | 村莊 | 早年,附近有三個火紙廠,的火紙廠位于中間,故而得名中廠。以中廠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中廠村民委員會![詳細] |
鴻興園村 | ~208 | 村莊 | 鴻興園村位于過渡灣鎮東部,距集鎮5公里,版圖面積23.11平方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246戶,770人,耕地面積1440畝,山林面積20441畝。…[詳細] |
白峪溝村 | ~209 | 村莊 | 因此地有條溝,生長著種類繁多的白梨樹,得名白梨溝。為了簡化記憶,改為白峪溝。以白峪溝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白峪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三汊河村 | ~210 | 村莊 | 因其地形是東溝、西溝、楊橋溝三溝交叉,故而得名叫“三汊河”,后改為三汊河。以三汊河命名村委會名稱,故而得名三汊河村民委員會![詳細] |
龍洞村 | ~211 | 村莊 | 石槽溝邊,有一自然山澗,同一洞口里面分為風洞和水洞,水洞泉水常流不竭,很早以前在洞口建有龍王廟,遇到天旱,人們常來求雨,非常靈驗,故稱龍洞。以龍洞命名…[詳細] |
西梆村 | ~212 | 村莊 | 西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駐地“過渡灣”命名。解放前,這里沒有橋和渡船,每逢河水暴漲,兩岸人民隔河相望,原稱“隔渡灣”。1954年成立初級社時,開峰峪鄉政府做專用渡船,解決了過河困難,改稱“過渡灣”,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悼h轄鎮。1975年析清溪河公社建過渡灣公社,1984年更名過渡灣區,1988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155.3平方公里,人口1.4萬。316國道穿境。轄過渡灣、中廠、石灰埡、清灘、羅家坪、草坡、郭家灣、彭家嶺、白云寺、倒座廟、梅花、方家坪、三汊河、萬連山、鄧家坪、西梆、曾家鋪、白峪溝、二堂、龍洞、茶庵2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電力、商貿、飲食服務為主。土特產有木耳、香菌、板栗。農業以玉米、小麥、水稻、油菜、煙葉種植為主。開峰峪有神龍封地和省級保護古跡“洞庭廟”遺址。鎮東刺灘溝為臘梅基地。
榮譽排行:
2013年7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過渡灣鎮為2012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張灣墓群位于過渡灣鎮梅花村,年代為漢代。2012年,保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民國(1912-1949)為安正鄉、光遷鎮所轄。
農業合作化時為開峰峪鄉。
1975年7月,撤區并社前為城關區開峰峪公社;撤區并社后為過渡灣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設,過渡灣人民公社改為過渡灣區,各管理區改為鄉人民政府。
1987年9月,進行體制改革,撤區建鄉鎮,過渡灣區改為過渡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