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咸寧市 > 赤壁市 > 官塘驛鎮 > 張司邊村

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官塘驛鎮張司邊村概況

[移動版]

張司邊村位于官塘驛鎮東南部,東與芳秀畈村交界,南與洋泉畈交界,西與黃沙畈、隨陽村交界,北與黃沙畈村毗鄰。村委會駐地為張司邊村五組,距鎮區9公里、市區35公里。1955年,張司邊村由光明三、光明四兩個生產大隊組成;1958年-時期更名為勁松、園林兩個大隊;1971年再次分開為勁松、園林兩個大隊;1984年分別更名為韭菜嶺村和張司邊村;2004年由韭菜嶺村和張司邊村合并現在張司邊村而得名。

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灣。425戶,總人口1875人,其中男性1032人,女性843人,勞動力977人,外出打工人員457人。村民的現有文化結構為: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大專生32人,中專生29人,其余多為初、高中。

全村國有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公頃,水域面積22公頃,林地面積147公頃。森林覆蓋率85%以上。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炭。分布在二、三、五組。主要禽類動物有:雞、鴨、鵝、豬、養、牛、狗等;野生類:野豬、野雞、野兔、斑鳩、麻雀、獾豬等;魚類:青魚、草魚、鰱魚、鯽魚等;昆蟲類:蝴蝶、蜻蜓、飛蛾、蜜蜂等;主要農作物有糧食、油料、果園等;主要自然災害有風、水、沙、旱、滑坡、塌陷等;境內有黃沙水庫、雙石水庫;有大泉洞、滴水巖、二郎殿等名山名泉。自然村莊有韭菜嶺、落山、毛嶺、張司邊、登仙塘、尖峰山、毛家溝、馬兒凹、大泉垴、曾余家等村莊;有百年古樹2棵;現有90歲以上老人3人;主要姓氏有劉、余、江、佘、毛、陳、曾等。

二、村容村貌

2013年元月,對村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期限:近期2013—2023年,遠期2024—2054年。發現規模:近年全村新建房屋80棟,面積17600平方米。

村級道路長度21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12公里,未硬化道路9公里,2002開始使用自來水,鋪設自來水管道7600米,日供水320戶,日供水96噸,供水普及率80%。園林綠化10處,面積1千平方米。

2011年,在全省“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中,挖塘11個,完成土石方220立方米。

三、經濟發展

2012年,農民年人均收入4200元。全村社會總產值1500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7500元,外出務工收入520萬元;農業總產值300萬元;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1300畝,總產量53萬公斤,生豬出欄2000頭;水產養殖150畝;

全村農業以種植、林業為主,主要有:楠竹、樹木、煤炭等。

境內有水庫二座,庫容量約為2000萬立方米;開挖干、支渠道2條,總長1.5千米。

截止2012年底,開通程控電話45部,寬帶用戶6戶,有移動手機870部,有線電視接入13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70%,家有轎車31輛,摩托車67輛。

商業。農家超市一個,營業面積40平方米。商業零售額年15萬元。服務行業:餐飲業2家;旅館2家;理發1家。

招商引資。

2012年3月份引進“武漢華俊豐貿易投資有限公司”,在張司邊村投資“三樂農林生態有限公司”進行生態農業旅游開發,主要經營范圍有:狩獵、野戰、竹海、中醫養生、農副產品加工等。

四、社會事業

教育。1992年以前有張司邊村小學、韭菜嶺小學兩所,1992年后合并官塘驛鎮中心小學。恢復高考后,有80人考入大學。

文化藝術。傳統藝術有龍燈、采蓮船、盆鼓、山歌等;農家書屋1個。

文化活動場所有:村委會廣場等。

醫療衛生。有村衛生室1個,從業鄉村醫生1個。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416戶,1837人,參保率98%。計劃生育率達10.9‰,人口出生控制在1.65%,出生性別比例為118:100。

社會保障。2012年,全村落實農村低保58戶,67人,發放低保金5.5萬元。五保老人11人,其中集體供養4人,分散給養7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2400元。

五、地域特色

地域特產有苕粉、臘豬肉、臘魚、干筍、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的臘貨。

六、人物:

張司邊村人杰地靈,清朝湖廣督軍劉先文等歷史名人誕生于此。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免费不卡Av | 日本好好热aⅴ |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