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路口鎮 | 隸屬:崇陽縣 |
區劃代碼:421223105 | 代碼前6位:4212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轄區面積:約2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9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路口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路口”為路口鋪的簡稱,指古代崇陽至咸寧與崇陽至通山兩條驛路的交叉口,現為106國道與橫跨線的交叉口。…[詳細] |
橋邊村 | ~200 | 村莊 | “橋邊”指大市河中游的一座公路橋旁邊.![詳細] |
田心村 | ~201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期屬黃巖鄉豪頭保;1949-1955年屬田心鄉;1955-1958年屬田心、小嶺生產合作社;1958-1983年屬田心公社…[詳細] |
沙墩村 | ~202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黃巖鄉豪頭保;1949-1955年屬田心鄉;1955-1958年屬田心鄉塘下、沙墩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屬田心…[詳細] |
田鋪村 | ~203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黃巖鄉豪頭保;1949-1955年屬黑橋鄉;1955-1958年屬田心鄉黑橋、楊樹垅、大畈、蘇家垅四個生產合作社;195…[詳細] |
下巖村 | ~204 | 村莊 | 明清時屬欽上里;民國時期屬黃巖鄉下巖保;1950-1956年2月屬下巖鄉和西陂鄉;1956年2月屬棠棣鄉聯豐社和和平社;1958-1961年6月屬棠棣…[詳細] |
團山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黃巖鄉下巖保;1949-1955年屬棠棣鄉;1955-1958年屬于棠棣鄉團山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屬路口公社…[詳細] |
高耀村 | ~206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十都里;民國時期屬回頭鄉石坑保;1949-1955年屬石坑鄉;1955-1958年屬綠化鄉高耀、青山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屬路…[詳細] |
綠化村 | ~207 | 村莊 | 明清時屬通山縣楠林鄉;民國時期屬通山縣楠林鄉高橋保;1954年屬崇陽縣雨南鄉;1955-1958年屬綠化鄉花紅、迎新生產合作社;1958-1970年屬…[詳細] |
長青村 | ~208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回頭鄉石坑保;1949-1955年屬石坑鄉;1955-1958年屬綠化鄉長嶺、青豐、建新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詳細] |
柳林村 | ~209 | 村莊 | 柳林為柳林川的簡稱,是一個橫向長形小盆地,古名蘆林川,后因柳樹取代了蘆葦,而更名柳林川。…[詳細] |
梅花村 | ~210 | 村莊 | 因當地山嶺梅花較多,梅花為一木本花卉,花開五片,素有梅開五福之稱,寓意祥和![詳細] |
金沙坪村 | ~211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期屬黃巖鄉下巖保;1949-1955年屬沙坪鄉;1955-1958年屬金沙鄉泉洪、曙光、高峰生產合作社;1958-1981…[詳細] |
泉口村 | ~212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回頭鄉白羊保;1949-1955年屬黑石鄉;1955-1958年屬路口鄉泉口社;1958-1983年屬路口公社泉口大隊;…[詳細] |
洋港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屬回頭鄉白羊保;1949-1955年屬白羊鄉;1955-1958年屬路口鄉白羊生產合作社;1958年-1966年屬路口公社…[詳細] |
廂所村 | ~214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期屬回頭鄉白羊保;1949-1955年屬廂所鄉;1955-1958年屬路口鄉廂所生產合作社;1958-1983年屬路口公社…[詳細] |
白羊村 | ~215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一部分屬黃巖鄉下巖保、一部分屬豪頭保;1949-1955年屬下巖鄉和田鋪鄉;1955-1958年屬棠棣鄉聯盟合作社和田心鄉…[詳細] |
周家村 | ~216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期屬黃巖鄉豪頭保;1949-1955年屬田鋪鄉;1955-1958年屬田心鄉周家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先后屬田心…[詳細] |
高田村 | ~217 | 村莊 | 明清是屬崇陽縣欽上里;民國時期屬黃巖鄉下巖保;1949-1955年屬高田鄉;1955-1958年屬棠棣鄉聯合生產合作社;1958-1981年屬路口公社…[詳細] |
棠棣村 | ~218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天城鄉欽上里;民國時屬黃巖鄉下巖保;1949-1955年屬棠棣鄉;1955-1958年屬棠棣鄉棠棣生產合作社;1958-1961年屬路口…[詳細] |
雨山村 | ~219 | 村莊 | 明清時屬崇陽縣十都里;民國時期屬銅鐘鄉仙獅保;1949-1955年屬雨南鄉;1955-1958年屬綠化鄉雨山生產合作社;1958-1983年屬綠化公社…[詳細] |
板坑村 | ~220 | 村莊 | 境內四面高山陡峭如板塊,內有一平地如深陷之坑,故名板坑。…[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路口鋪(俗稱路口街)得名。
基本介紹:
【路口鎮】 位于崇陽、通山、赤壁、咸安四縣市區交界處,是崇陽縣的“東大門”。轄21個行政村,23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1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萬,版土面積235平方公里。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0元。
區位條件優越。106國道和省道橫路線穿境而過,與京廣鐵路相距35公里,規劃中的寧樟高速公路貫穿集鎮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可到達省會武漢。
資源豐富。境內有茂密的森林,豐富的礦產,充足的水能。有林面積19萬畝,其中楠竹5萬畝;煤炭得天獨厚,石灰石儲量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4條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崇陽縣天城鄉欽風上里白羊、下巖2保。
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屬黃巖鄉和回頭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屬四區。
1955年9月,屬路口區。
1975年,屬路口公社。
1984年2月,恢復區、鄉建制,屬路口區。
1987年9月,撤區設路口鎮。
2001年3月,金沙鎮、雨山鄉并入路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