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洪下村 | 隸屬:天城鎮 |
區劃代碼:421223100200 | 代碼前6位:4212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L |
長途區號:0715 | 郵政編碼:437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位于崇陽縣北部,崇陽縣海拔最低點壺頭峽下部,全縣洪流均經此地出陸水!冻珀柨h志》同治五年版卷一疆域水載:“吾邑介在山中,列山章四塞,而千溪萬壑,皆會流于崇陽洪出”。故洪出上者。曰洪上,下者,曰洪下。該地域為壺頭峽上,崇陽洪出下者,故名洪下。
基本介紹:
橫亙于華中腹地的幕阜山脈,層巒疊嶂,風光旖旎。在幕阜山北麓崇山秀林之中的崇陽縣有個美麗的山村——洪下村。
從武漢沿107國道驅車南行,不到2個小時便來到崇陽縣城——天城鎮。小憩后朝城北方向沿著秀麗的雋水河向洪下村進發,約莫20分鐘后,眼前呈現出的山水畫廊和滿目翠綠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跟著村支書向竹海深處進發。沿著小徑,順著小溪,我們登上了竹山高處。放眼望去,十里楠竹綠色長廊盡收眼底。竹連竹,竹疊竹,竹外有竹,猶如無邊無際的綠海。山風一起,綠色海洋濺起一層層醉態般的漣漪,把綠色的生機與活力、春天的溫柔與嫵媚推了過來。這里的楠竹,上下勻稱,剛勁挺拔,韌性極好,可謂鄂南一絕。除了竹,這里還有馬尾
信息來源:荊楚網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崇洪鄉崇洪保;1950-1955年屬洪下鄉;1955-1957年為城關區洪下鄉五柳農業合作社和同心農業合作社;1957-1961年為和平人民公社洪下管理區同心生產大隊、五柳生產大隊;1961-1975年和平區洪下公社同心生產大隊、五柳生產大隊、東流生產大隊(1970年并入五柳大隊);1975-1984年為鹿門公社同心生產大隊、五柳生產大隊、東流生產大隊(1981年更名為洪下生產大隊);1
周邊相關:
洪下村附近有柃蜜小鎮·白崖山景區、桂花森林公園、青山大泉洞、三特浪口溫泉養生度假區、王世杰故居、壽昌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旅游景點,有崇陽雷竹筍、崇陽麻花、崇陽野桂花蜜、眾望小麻花、風水梨、崇陽樹葡萄等特產,有鐘九鬧漕、雙合蓮、木雕(通山木雕)、通城拍打、通山山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