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赤東鎮 | 隸屬:蘄春縣 |
區劃代碼:421126101 | 代碼前6位:421126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轄區面積:約148.9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竹瓦村 | ~200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竹瓦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竹瓦大隊;1961年為赤東區竹瓦…[詳細] |
蘇圩村 | ~202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聯保;1951年屬蘇圩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十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蘇圩大隊;1961年為赤東區蘇圩…[詳細] |
徐亮村 | ~206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黃通八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徐亮大隊;1961年為赤東區竹…[詳細] |
同心村 | ~209 | 村莊 | 以表達美好愿望而得名。起初,孫通大隊、宋垅大隊合并為一個大隊時,為表示合并后要同心同德,于是取名為“同心”。…[詳細] |
張高村 | ~211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關沙河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公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張高大隊;1961年為赤東區…[詳細] |
關沙村 | ~214 | 村莊 | 此處有一條由武穴通經蘄春的河流,為“關沙河”,故名。…[詳細] |
童畈村 | ~215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童畈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十三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牛角沖大隊;1961年為赤東…[詳細] |
朱四房村 | ~219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陳榮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朱四房大隊;1961年為赤東區竹…[詳細] |
五斗地村 | ~220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上鄉永豐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蘇圩鄉;1956年為竹瓦鄉星星十二社;1959年為竹瓦公社五斗地大隊;1961年為赤東…[詳細] |
田圍村 | ~222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五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五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白河村 | ~223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河鄉;1956年為付畈鄉同心五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付畈五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白池村 | ~224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二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二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鄧元村 | ~225 | 鎮中心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河鄉,1956年為傅畈鄉同心九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傅畈九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范鋪村 | ~227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河鄉;1956年為付畈鄉同心十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付畈十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北風頭村 | ~228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三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三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張崗村 | ~229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河鄉;1956年為付畈鄉同心六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付畈六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金城村 | ~230 | 村莊 | 由于地勢低洼,上游雨水匯聚此地。為了預防長期水災,人們于是筑一壩,故命名。…[詳細] |
板橋村 | ~231 | 村莊 | 民國時期,是通往白池集鎮的唯一渡口,來往行人靠渡船過河,人們為了方便,就架起了一座木板橋,故名。…[詳細] |
楊墩村 | ~234 | 村莊 | 楊墩村,有39個自然塆,由于地勢低,年年自然水患災害,三年要打兩年圍,村民都是依雷溪河岸和人工挑土墩建房居住,避免洪水來了無處居住。最早楊墩村分為上圍…[詳細] |
野塘咀村 | ~235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三渡鄉;1956年為三渡鄉東升十一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十一大隊;1961年為…[詳細] |
龔大圍村 | ~236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七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七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酒鋪村 | ~237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三渡鄉;1956年為三渡鄉東升十二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七大隊;1961年為漕…[詳細] |
楊旦村 | ~239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六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六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楊潭村 | ~240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白池鄉;1956年為白池鄉和平八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白池八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蔡祖村 | ~241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竹瓦鄉;1956年為竹瓦鄉先鋒五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五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馬鋪村 | ~245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竹瓦店聯保;1951年屬三渡鄉;1956年為三渡鄉東升十一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十一大隊;1961年為…[詳細] |
三渡村 | ~246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域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三渡鄉,1956年為三渡鄉東升九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九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鄧信村 | ~247 | 村莊 | 該地明清時曾屬安平下鄉義城里;民國時曾屬白池湖聯保;1951年屬三渡鄉;1956年為三渡鄉東升二社;1959年為新生活公社三渡二大隊;1961年為漕河…[詳細] |
龍頂寨村 | ~248 | 村莊 | 龍頂寨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龍頂寨、東山等2村合并而來。面積5.36平方公里,558戶,1886人。…[詳細] |
陳云村 | ~249 | 村莊 | 陳云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陳云、張玉芳等2村合并而來。面積4.99平方公里,567戶,1999人。…[詳細] |
甘塆村 | ~250 | 村莊 | 甘塆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甘塆、趙伯三等2村合并而來。面積6.02平方公里,461戶,1624人。…[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赤東湖畔而得名。赤東湖位于長江之東,湖面在陽光輝映下金光粼粼,湖周圍的土地皆紅褐色,故名赤東湖。
基本介紹:
我們赤東鎮現有版圖面積148.9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蘄漕一級公路穿境5公里,鎮南距黃黃高速公路蘄春入口處5公里,長江蘄州水運港口8公里,北距京九鐵路三級客貨站2.5公里。該鎮為縣內糧、棉、漁主產區,素有“蘄春糧倉,魚米之鄉”的美稱。農業以優質水稻、瓜果、蔬菜、苧麻、藥材種植和水產、畜禽為主。境內盛產鱖魚、鲇魚、鯽魚、蓮藕、三渡蒿菜、枇杷、柑桔、甘蔗、無籽西瓜、草莓、薄荷、丹參、玄參、板蘭根和乳豬等。現有水產養殖面積2.1萬畝,五大漁場及精養漁池面積達到1.2萬畝,河蟹繁育基地500畝,優質珍稻種植和制種面積2萬畝,無籽西瓜1萬畝,甘蔗1萬畝。鎮工業以磷化、建筑、建材、機械修(鑄)造和農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赤東鎮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再生稻)。
歷史沿革:
北宋至清末,赤東鎮境域屬安平鄉。
民國時期,屬漕河區。
1949年5月,因境內處蘄州、漕河邊緣,故區劃變動頻繁,先后屬三渡指導區、宇宙公社、赤東區。
1987年9月,撤區,境內設三渡鄉、赤東鎮。
2001年2月,三渡鄉與赤東鎮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