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軍馬場社區 | 隸屬:掇刀石街道 |
區劃代碼:420804001006 | 代碼前6位:42080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H |
長途區號:0724 | 郵政編碼:448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1948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兵馬局武漢軍區軍馬場207部隊荊門分場,軍馬場的主要任務是繁殖軍馬,每年繁殖幼馬80余匹,共為部隊輸送戰馬一千余匹。1975年軍馬場撤銷時,將所有馬匹移交給新疆部隊,為荊門掇刀留下了軍馬場的痕跡。為紀念這段歷史,2004年建立城鎮居民自治組織,故名為軍馬場社區居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軍馬場社區是湖北省荊門市高新區(掇刀區)掇刀石街道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420804001006,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0804。郵政編碼為448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724 ,車牌號碼為鄂H。軍馬場社區與關公社區、大泉社區、名泉社區、長坂坡社區、白石坡社區、望兵石社區、十里牌社區、虎牙關社區、培公社區、雙泉村、幸福社區、關帝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清屬荊門州平泰村;民國屬荊門縣一區掇刀鄉;1949年,新中國成立,屬荊南區(一區)掇刀鄉;1956年,農業合作化,成立響嶺農業合作社,屬掇刀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萬能(袁集)人民公社掇刀管理區,改為響嶺大隊;1961年,隊為基礎,三級所有,為響嶺大隊三隊,屬掇刀人民公社;1980年,屬車橋人民公社;1984年,屬車橋鄉,為響嶺村三組;1986年,屬掇刀石(十里牌)街道;軍馬場社區居委會成立
周邊相關:
軍馬場社區附近有荊門市極客公園、千佛洞森林公園、響嶺崗東周文化遺址、袁集遺址、雙泉楊家窩遺址、黃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等旅游景點,有雙井西瓜、紀山龍米、荊門雪棗、盤龍菜、藜蒿、尚香風干雞等特產,有荊楚皮影戲、沙洋皮影戲、石橋驛高蹺、沙洋花鼓戲、沙洋十番鑼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