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芭蕉侗族鄉 | 隸屬:恩施市 |
區劃代碼:422801207 | 代碼前6位:42280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轄區面積:約3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5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芭蕉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駐地河流原河道靠山的拐彎處有一大回水塘,塘邊長滿芭蕉樹得名![詳細] |
燈籠壩村 | ~200 | 鄉中心區 | 該地地勢平坦,每到春季水旺之時,常見村民燈掛牛角,忙夜趕水,犁田打耙,故名![詳細] |
寨灣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寨灣村位于恩施市南部,距恩施市城區15公里,距芭蕉侗族鄉政府3公里,東與甘溪接壤,南與芭蕉鄉集鎮毗鄰,西與朱砂溪相連,北與高拱橋交界。全村共有國土總面…[詳細] |
楠木園村 | ~202 | 村莊 | 楠木園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甘溪村 | ~203 | 村莊 | 甘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泥塘村 | ~204 | 鄉中心區 | 黃泥塘村位于芭蕉侗族鄉東南部,東經109°28′44″,北緯30°04′34″,東與宣恩縣,南與本鄉二鳳巖村,西與本鄉楠木園村,北與本鄉王家村接壤,距…[詳細] |
二鳳巖村 | ~205 | 村莊 | 二鳳巖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東南部,距城區30公里,南邊與宣恩椒園鎮接壤,屬邊遠高山村,境內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全村下轄五個村民小組,共有黨小組5個,黨…[詳細] |
王家村 | ~206 | 村莊 | 王家村位于芭蕉鄉東部,村委會座落在王家村集鎮,東與宣恩縣萬寨鄉接壤,南鄰本鄉黃泥塘村,北鄰本鄉米田村,西鄰本鄉甘溪村和白果樹村,平均海拔560米,是發…[詳細] |
米田村 | ~207 | 村莊 | 米田村地處恩施市芭蕉侗族鄉東北角,海拔395--850米,距恩施市中心20公里,距芭蕉侗族鄉政府27公里,全村6個村民小組,546戶,總人口2193人…[詳細] |
天橋村 | ~208 | 村莊 | 天橋村地處二0九國道沿線,恩施芭蕉鄉東北角,海拔450米左右,距恩施10公里,距芭蕉鄉政府12公里.全村867戶,3124人,9個行政組,國土面積4.…[詳細] |
白果樹村 | ~209 | 村莊 | 白果樹位于芭蕉侗族鄉東部,地處恩施州州城南端12公里,209國道及恩來、恩黔高速公路由白果樹村穿行而過且設有互通。全村平均海拔700M,村委會駐地海拔…[詳細] |
高拱橋村 | ~210 | 村莊 | 高拱橋村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北部,距城區十公里,恩來恩黔高速路繞村而過,而恩咸公路貫穿南北。村組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轄區內有建筑輝煌的州林博園景區…[詳細] |
朱砂溪村 | ~211 | 村莊 | 朱砂溪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西北部,村委會坐落在朱砂溪集鎮,村支兩委脫產干部10人,國家和集體干部各5名,轄12個村民小組,1328戶,4853…[詳細] |
小紅巖村 | ~212 | 村莊 | 該地為險峻山崖,梁子上有一塊一米見方的紅石頭,故名小紅巖。…[詳細] |
南河村 | ~213 | 鄉中心區 | 南河村位于芭蕉侗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西方,東經109°21′50″,北緯30°06′52″東起芭蕉居委會,西至白巖村富爾山,南接小紅巖剩口河,北與黃連溪…[詳細] |
白巖村 | ~214 | 村莊 | 白巖村位于芭蕉侗族鄉西南部,距芭蕉中心集鎮10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860戶,3090人,白巖村黨支部下轄三個黨小組、72名黨…[詳細] |
黃連溪村 | ~215 | 村莊 | 黃連溪村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集鎮西南5公里處,歷史悠久,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既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恩施玉露”的發祥地,又是全市遠近聞名的茶業發展專業村…[詳細] |
戽口村 | ~216 | 村莊 | 戽口村有10個村民小組,共1032戶,3774人,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余元。戽口村是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湖北省首批宜居村莊、湖北省十佳少數…[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河流原河道靠山的拐彎處有一大回水塘,塘邊長滿芭蕉樹得名。
基本介紹:
芭蕉侗族鄉地處恩施市西南,系湖北省十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側丝6.4萬,其中侗族人口2.2萬,占總數的34%。國土面積303平方公里。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51億元,財政收入4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0元。
芭蕉鄉是名茶的故鄉,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芭蕉就研制出享譽四海的“恩施玉露”。改革開放以來,芭蕉侗族鄉揚長避短,把綠色和富硒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切入點。該鄉共發展茶葉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5.2萬畝,現有大小茶葉加工企業共91家,2004年,全鄉已引進資金1500萬元,其中有華龍集團、宜紅公司、糧援茶廠、芭蕉富硒茶葉有限公司、芭山茶葉有限
榮譽排行:
2011年8月,農業部認定芭蕉侗族鄉為第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茶葉)。
2008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芭蕉侗族鄉第七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楓香坡侗族風情寨位于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距市中心10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寨內有生態茶園300余畝,休閑景點20余處?蓞⒓油颇、舂米、榨油、采茶、制茶、織布、垂釣、打鐵、做瓦
歷史沿革:
1949年,系恩施縣第三區;同年12月,為芭蕉區。
1952年8月,改為第十五區。
1958年11月,改為芭蕉公社。
1961年5月,復名為芭蕉區。
1975年6月,建立芭蕉公社和干溪公社。
1984年7月,將芭蕉和干溪兩個公社合并為芭蕉區。
1997年1月,撤銷芭蕉區建立芭蕉鄉和黃泥塘侗族鄉。
2001年3月,將芭蕉鄉和黃泥塘侗族鄉合并為芭蕉侗族鄉。
恩施玉露產于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產于湖北恩施市東郊五峰山。恩施玉露是中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制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