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鳳村 | 隸屬:龍鳳鎮 |
區劃代碼:422801100200 | 代碼前6位:42280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據1983年版《恩施縣志》記載,龍洞對面一山上古樹參天,似展翅飛翔的鳳凰,前有龍后有鳳,中間一平壩,故名龍鳳壩,龍鳳意為龍鳳呈祥。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命名龍鳳村為2022年度湖北省生態村。
基本介紹:
龍鳳村位于恩施州城龍鳳新區的重要區域,國土面積6.3平方公里,轄區9個村民小組,1945戶5064人,境內有“318”國道橫貫全境、“209”國道擦村而過,離恩施機場、火車站均不足10公里,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天然的誰資源,有村自營集體企業1家,對外出租村級房地戶7處,存儲土地75畝,累計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2014年實現上交及發包收入46萬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勞務輸出、交通運輸和服務業為主,2014年全村實現人均純收入6685元。
龍鳳村作為試點建設的重要區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提高人口綜合素質,創新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的新機制,將是我們今年及以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工
信息來源:恩施市網上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因湖南省常德縣、安鄉縣等地連發洪災,伍(伍大金)、張(張嘉珍)姓等人氏為逃避洪災,遷居至此。
清朝晚期屬湖北省施南府恩施縣市郭里二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為龍鳳聯保第六保、第七保,屬恩施縣第一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龍鳳壩鄉第六保、第七保,屬第一北鄉區(熊家巖);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建鄉,為第六保、第七保,屬龍鳳鎮。
1950年設龍鳳鄉
周邊相關:
龍鳳村附近有恩施大峽谷、恩施土家女兒城、板橋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埡石林、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等旅游景點,有板橋黨參、恩施玉露、恩施青錢柳、恩施馬鈴薯、恩施紫油厚樸、恩施黑豬肉等特產,有撒爾嗬、恩施儺戲、恩施板凳龍、太陽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恩施燈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