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1736-1795),因湖南省常德縣、安鄉縣等地連發洪災,伍(伍大金)、張(張嘉珍)姓等人氏為逃避洪災,遷居至此。
清朝晚期屬湖北省施南府恩施縣市郭里二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為龍鳳聯保第六保、第七保,屬恩施縣第一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龍鳳壩鄉第六保、第七保,屬第一北鄉區(熊家巖);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建鄉,為第六保、第七保,屬龍鳳鎮。
1950年設龍鳳鄉,屬龍鳳區;1953年設金龍鄉,屬一區(龍鳳區)。
1958年為金龍管理區,屬龍鳳人民公社,下轄群益、金龍、八龍3個生產大隊;1961年為金龍公社,屬龍鳳區,下轄群益、金龍、八龍3個生產大隊;1966年撤銷龍鳳區,將其所轄區域并入燈塔區,屬燈塔區金龍公社,下轄群益、金龍、八龍3個生產大隊;1968年屬燈塔區革民委員會,下轄群益、金龍、八龍3個生產大隊;1975年為龍鳳管理區,屬龍鳳公社,下轄群益、金龍、八龍3個生產大隊;1981年為龍鳳管理區,屬龍鳳公社,下轄后山坡、金龍2個生產大隊和八龍坪農科站。
1984年屬龍鳳壩鎮,下轄八龍坪、后山坡、金龍壩3個村。
1997年撤區建鄉,為龍鳳管理區,屬龍鳳壩鎮,下轄八龍坪、后山坡、金龍壩3個村。
2002年撤管理區設大村,將原八龍坪村、后山坡村、金龍壩合并為龍鳳村,名為龍鳳鎮龍鳳村村民委員會,下轄馬家坪、張家老屋、徐家灣、金龍壩、灑石坡、茶園碥、唐家坡、高澗壩、衙門臺9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