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仙女村 | 隸屬:九畹溪鎮 |
區劃代碼:420527108205 | 代碼前6位:42052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E |
長途區號:0717 | 郵政編碼:443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村境內天生一自然山峰,古稱野火山,唐朝時期依傳說改稱仙女山。據《秭歸縣地名志》載:“仙女山原名野火山,傳說,在唐朝玄宗年代,青灘龍馬溪有一豪家嬌女,名叫杜巧云。她愛上一個名叫柳石明的農家小伙子,一心要與柳聚親成雙,但杜的父親嫌貧愛富,硬將她許配給九畹溪的楊家少爺。在巧云被迫與楊家聚親的那天,當大紅花轎路過野火山時,巧云破轎而出,跳巖自盡。爾后,農家小伙子柳石明在一夜間夢與巧云飄然相見,巧云親切的說:“我倆婚姻未遂,情緣尚存,我住在野火山,每年做一雙布鞋相送,你每逢八月八日上山來取。”后來,柳按她指定的時間、地點,去野火山果然取得一雙布鞋,連續三年,均是如此。此事由眾廣被楊家知道,以為巧云尚在匿山,于是楊家少爺提前于八月七日來到野火山抓她,果見巧云正在做鞋,楊家少爺猛沖上去將她抱住,結果抱的是一塊大石頭,被碰得頭破血流,巧云的影兒也沒有了,只見地上丟下一把做鞋子的剪刀,于是人們就傳說“巧云成為神仙了。”從此人們把丟剪刀的地方叫為剪刀巖,將野火山改名為仙女山。宋神宗年間,修建了仙女廟。”明嘉靖二十八年《歸州全志·山川》載:“仙女山,州南四十里,上有仙女觀。”。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愛衛會命名仙女村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村(社區)。
基本介紹:
仙女村位于鎮西北方,版圖面積10.97平方公里,耕地101.17公頃。
人口現狀: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429戶1302人,外出務工538人,
村級組織:村黨總支成員3人,黨員67人,其中入黨積極份子1人。村民委員會成員4人,村民代表26人。團支部、婦聯、民兵聯等群團組織負責人8人。
產業發展:現有茶葉(200畝)、黑桃{200}、生豬(年出欄4200頭)
仙女村與九畹溪村、九畹堂村、硯窩臺村、穿心店村、羅圈荒村、石柱村、周坪村、峽口村、槐樹坪村、中陽坪村、桂埡村、界埡村、金鳳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屬峽口鄉,清朝時期屬周坪鄉,民國時期屬南坪鄉三保(仙女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5月屬周坪村,1953年1月屬第九區(槐樹坪)周坪鄉;1956年3月小鄉合并后建立紅衛、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屬第五區(楊林)周坪鄉;1958年11月人民公社化時設立紅衛大隊、紅旗大隊,屬群力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屬群力人民公社周坪管理區。
1961年4月設區建社時屬群力區周坪人民公社,1975年10
周邊相關:
仙女村附近有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九畹溪風景區、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鏈子崖風景區、五龍溫泉風景區、宜昌白云山等旅游景點,有秭歸桃葉橙、秭歸臍橙、秭歸夏橙、屈鄉絲綿茶、九畹絲綿茶、秭歸綠茶等特產,有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秭歸花鼓舞、楊林堂鼓、秭歸屈原傳說、枝江民間吹打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