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泉峪村 | 隸屬:鐵爐鄉 |
區劃代碼:422828200206 | 代碼前6位:422828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東西走向的筆架山山脈橫隔在湘鄂邊,小山脈向北延伸形成溝壑山脈交替的地形。溝的上游都有泉水,溪水長流,在加上山谷縱橫。因此稱之為泉峪。
基本介紹:
泉峪村位于鐵爐集鎮東面,距集鎮7公里,西北與該鄉碉堡村一河相望,東與該鄉馬家村緊貼,南與湖南省白石鄉毗鄰,轄8個村民小組。共201戶689人,其中勞動力400人,土地總面積1454.9公頃,森林面積達1800畝,耕地面積1256畝,其中水田10畝,旱地面積1246畝。主導產業為茶葉,茶園面積達1800畝;畜牧業發展迅速,2014年人平純收入達4318元。
泉峪村低山村面積占14%,二高山面積占25%,高山面積占61%;境內海拔最高點1508m,最低點236m,平均海拔734m,村委會駐地海拔335m,泉峪村共有黨員18人。
泉峪村與唐家村、漁山村、碉堡村、細杉村、江口村、七里村、千戶村、三旺村、鐵爐村、犀牛村、馬家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3年1月,第六區人民政府改稱第六區公所(駐地江口),設泉峪鄉,屬六區管轄。
1955年12月,調整區劃,第六區命名為江口區公所(習慣稱五區、駐地江口),泉峪鄉并入鐵爐鄉,屬五區管轄。
1956年縮減并鄉,組建泉峪農業生產合作社,屬江口區鐵爐鄉管轄。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時期,泉峪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泉峪大隊,屬江口公社鐵爐管理區管轄。
1960年2月走馬、江口、梅坪公社合并,屬于走馬公社鐵爐管理區
周邊相關:
泉峪村附近有湘鄂邊蘇區鶴峰革命烈士陵園、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遺址、連升橋、木林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墳園石碑及九峰橋、鶴峰縣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鶴峰茶、鶴峰葛仙米、走馬葛仙米、土家社飯、鶴峰香菇、鶴峰木瓜等特產,有鶴峰宜紅茶制作技藝、鶴峰滿堂音、鶴峰花鼓燈、鶴峰山歌、土家族打溜子(鶴峰圍鼓)、鶴峰柳子戲等民俗文化。
區劃: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鐵爐鄉·泉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