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濱湖街道行政區劃,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濱湖街道地名資料">
地名:濱湖街道 | 隸屬:洪湖市 |
區劃代碼:421083002 | 代碼前6位:42108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3200 |
轄區面積:約75.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2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口社區 | ~001 | 主城區 | 2007年8月設立大口街道社區居委會,2014年更名大口社區居委會。…[詳細] |
幸福河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清雍正十二年(1722)屬沔陽州上南方永泰鄉三圖下平里,清光緒年間(1871-1908)屬沔陽州南鄉新堤鎮。1932年屬沔陽縣五區(新堤)許平鄉第七保…[詳細] |
新旗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10月,黨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為響應新形勢、執行新政策,由新堤市新閘鄉在此樹立土地改革的一面旗幟,故命名為新旗村。…[詳細] |
遠景村 | ~201 | 村莊 | 清雍正十二年(1734)屬沔陽州永泰鄉;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州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五區榮龍鄉;1949年5月屬新堤市;1951年6月屬洪湖…[詳細] |
榮峰村 | ~202 | 村莊 | 以人們希望在榮龍鄉當先鋒的美好意愿及組織形式命名。…[詳細] |
洪湖村 | ~205 | 村莊 |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屬沔陽州咸寧鄉,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州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汊河鄉,1949年屬沔陽縣十六區(汊河),1951…[詳細] |
付灣村 | ~206 | 村莊 | 多傅姓,沿河灣而居,故名。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州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汊河鄉;1949年屬沔陽縣十六區;1951年屬洪湖縣四區傅家灣村;…[詳細] |
楊咀村 | ~207 | 村莊 | 清朝中期,楊姓人遷此一嘴形陸地定居,故名,后引為村名。…[詳細] |
濱斗湖村 | ~208 | 村莊 |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這首動聽的歌曲,從洪湖岸邊唱到全中國,一直唱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每次聽這首歌,洪湖市乘風村的村民最感驕傲:歌里唱的…[詳細] |
大口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州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汊河鄉,1949年屬沔陽縣十六區(汊河),1951年屬洪湖縣四區楊嘴鄉大口、劉三溝村,195…[詳細] |
太馬湖村 | ~215 | 村莊 | 以養殖基地太馬湖而得名。1972年由楊嘴公社1至4大隊部分村民遷此建太馬湖漁場;1975年3月屬洪湖公社閘口管理區;1984年屬洪湖區閘口鄉;1987…[詳細] |
漢沙村 | ~216 | 村莊 | 因村址處漢沙河岸,故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屬沔陽州咸寧鄉;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洲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沙口鄉;1951年6月屬洪湖…[詳細] |
洪獅村 | ~217 | 村莊 | 以洪湖北岸的獅子河派生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屬沔陽州咸寧鄉;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洲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沙口鄉;1951年屬洪湖…[詳細] |
張坊村 | ~218 | 村莊 | 因張姓人最早居此開碾坊,故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屬沔陽州咸寧鄉,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洲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沙口鄉,1951年屬洪…[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街道境域處洪湖之濱,三方環湖,故名。
基本介紹:
濱湖街道辦事處 駐張家大口,人口29270人,面積75.7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新旗、遠景、榮峰、小河、龍灣、洪湖、付灣、楊咀、乘風、大口、三八湖、新咀、金塘、太馬湖、茶壇、金灣、漢沙、洪獅、張坊、濱湖、斗湖、船頭嘴。
榮譽排行: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濱湖街道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濱湖街道2011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10年9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濱湖街道為2009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屬沔陽州南鄉。
1929年9月分屬沔陽縣四、五區。
1946年10月分屬沔陽縣新堤鎮、汊溝鄉、沙口鄉。
1950年分屬新堤市新螺區,沔陽縣十二區(小沙口)、十六區(汊河口)。
1951年6月分屬洪湖縣一、四、七區,1956年8月屬中共洪湖縣委湖區部,轄楊嘴、閘口、洪獅3漁業鄉。
1958年楊嘴、閘口、洪獅3漁業鄉劃歸沙口公社。
1959年5月成立荊州專署洪湖水產養殖碭,轄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