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橋市鎮 | 隸屬:監利市 |
區劃代碼:421023117 | 代碼前6位:4210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16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12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何橋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因何橋與尺八鎮高河村之間的河上有一座橋,故而得名。…[詳細] |
橋市街道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橋市街道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爭鳴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丹吳村;1958年成立曾姚大隊不久變更為爭鳴大隊,屬朱南人民公社;1959年與龔王大隊合并為龔王大隊;1961年從龔王大隊中分離出來,…[詳細] |
石閘村 | ~208 | 村莊 | 早期是熊解墩地段通往沙嶺村的中心地段,由于此地相隔一條老河道,當時村里就用石塊修建了一座閘,故而得名,閘上記載一副對聯:石閘作屏藩使洪水縮爪,長江供灌…[詳細] |
橋梁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橋市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朱橋市公社橋梁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朱河區橋市公社;1962年將橋梁和平大隊合并為橋梁大…[詳細] |
沙洪村 | ~239 | 村莊 | 沙洪村原是龔張、蔡邵兩個村,2014年合并后因沙洪公路穿越龔張,蔡邵兩村之間故命名為沙洪村。…[詳細] |
河嶺村 | ~240 | 村莊 | 1950年后,屬沙嶺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朱南人民公社,設立沙嶺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朱河區沙嶺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社,屬橋…[詳細] |
里頭湖村 | ~244 | 村莊 | 里頭湖村:由原血黃、底湖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何唐村 | ~245 | 村莊 | 何唐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江村 | ~246 | 村莊 | 由原三岔村和唐段村合并而來,因臨近三岔河,而三岔河又是因為有三條自然河流,形成羊杈式,東通柘木橋,南通尺八東港湖,北通洪湖而命名的,故合并后取名三江村…[詳細] |
柴湖村 | ~247 | 村莊 | 劈柴湖村:由原黃楊、北岸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桃源村 | ~248 | 村莊 | 是由原鄒謝村和黃汪村合并而來,取桃園三國結義典故之意取名。…[詳細] |
小康村 | ~249 | 村莊 | 小康村:由原龔王、樓房、安橋等3村合并而來。…[詳細] |
舒蔡垸村 | ~250 | 村莊 | 舒蔡垸村:由原舒垸、小塔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雙建村 | ~251 | 村莊 | 由原雷王村、袁劉村和克唐村合并而來,取共同建設之意取名。…[詳細] |
向進村 | ~252 | 村莊 | 由原趙許村和劉汪村合并而成,取向前進之意命名。…[詳細] |
血湖村 | ~253 | 鎮鄉結合區 | 由原南吳村、聯合村合并而成,取二村共有的血湖垸而命名。…[詳細] |
西洋湖村 | ~254 | 鎮中心區 | 西洋湖村:由原躍進、北吳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植蓮村 | ~500 | 村莊 | 植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鴨一村 | ~501 | 村莊 | 鴨一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史莊村 | ~502 | 村莊 | 史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陳湖村 | ~503 | 村莊 | 陳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鴨二村 | ~504 | 村莊 | 鴨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湖村 | ~505 | 村莊 | 南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有個叫王福三的江西人,為避戰亂遷徙而來,在洪湖西岸搭起簡陋的茅草房,開始了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由于出行不便,王福三決定有生之年建一座橋,方便行人,夫婦倆日夜建橋,盡心盡力,大橋終于建成,通往行人稱之為“王福三橋”。此后,集市依橋而行,“橋市”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監利縣橋市鎮位于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南端,面積150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和6個養殖場,現有人口43842人,境內地勢平坦,河港交叉,公路縱橫,魚池星羅,農田棋布,是洪湖岸邊一顆璀璨的明珠。
橋市東鄰全省第一大淡水湖洪湖,南枕黃金水道長江,與國家開放城市岳陽市隔江相望,西連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朱河開發、省級干線公路沙洪公路如臥龍穿境,上107國道僅40公里,離千年歷史文化名城荊州120公里;荊州水運動脈螺山干渠似玉帶繞腰,經螺山船閘可直達長江,抵長江開放港口城陵磯3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橋市水產資源豐富。8萬畝洪湖水域與洪湖數10萬畝水面連成一片,3萬多畝回形池連片集中在沿
文化旅游:
洪湖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位于監利縣橋市鎮北吳村。屬庭院式祠堂建筑,由吳氏家族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坐東北朝西南,正立面為牌樓式,面闊三間10.9米;共有兩進一庭院,庭院深26.37米
葉家湖石剅位于監利市橋市鎮沙嶺村2組。為監利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湘鄂西農民銀行造幣廠遺址位于監利市橋市鎮碼頭村3組。為監利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原屬朱河區管轄,解放初為朱河區橋式鄉;1949年朱河區橋市鄉,1958年2月為朱河區,分朱南,朱北兩個公社,合并為朱河人民公社;1961年成了橋市管理區;1975年12月改名為橋市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銷橋市人民公社建立區鄉體制為橋市區;1987年實行區鄉體制改革為橋市鄉;1995年12月更名為為橋市鎮,由監利縣管轄;2020年監利撤縣設市后,由監利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