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洲鎮 | 隸屬:監利市 |
區劃代碼:421023116 | 代碼前6位:4210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20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鹽船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清乾隆年間,一艘滿載食鹽的商船在鄰近江中沉沒,故取名鹽船套。…[詳細] |
沙堤村 | ~206 | 村莊 | 九五四年長江潰口,留下一段長江故道,長江故道堤坊多用沙土筑成,故名沙堤。…[詳細] |
何堡村 | ~224 | 村莊 | 此地系臨江高地,周圍河澤橫流,人稱河夾堡,后諧音為何家堡。…[詳細] |
雙洲村 | ~231 | 鎮鄉結合區 | 因范圍內有兩個洲圍,故取名雙洲。原系長江外灘,因逐年淤積,遂成一馬平川。每逢伏汛,大江橫溢,頓成一片汪洋,當時洲民如同侯鳥,水退即來,水來即走。明朝萬…[詳細] |
小沙洲村 | ~232 | 村莊 | 小沙洲村:由原聯合、后洲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中洲村 | ~233 | 村莊 | 地住長江以北,老江河固道以南而形成中洲,故命名。…[詳細] |
奉清村 | ~235 | 村莊 | 奉清村:由原下梓、上和、新堤、南堤等4村合并而來。…[詳細] |
新港村 | ~236 | 村莊 | 新港村:由原白沙、肖嘴、順生等3村合并而來。…[詳細] |
唐家洲村 | ~237 | 村莊 | 唐家洲村:由原老嶺、雙河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龍海村 | ~238 | 村莊 | 1998年三洲鎮遭遇百年大洪災,福建省龍海市政府在石嶺地界捐款援建新村,故名龍海村。…[詳細] |
八一村 | ~239 | 村莊 | 為紀念解放軍部隊援建小學故名八一村。1950年后,屬曹嶺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何堡人民公社,設立曹嶺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尺八…[詳細] |
原種村 | ~501 | 鎮中心區 | 原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種豬場 | ~502 | 鎮中心區 | 種豬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三洲聯垸堤內側而得名。“三洲”原指唐家洲、中洲和八姓洲,現指鹽船、何堡、中洲三個地片。
基本介紹:
三洲鎮地處監南邊陲,有聯垸百里,是長江干堤的屏障,與湖南華容、君山、岳陽一衣帶水;內抱-河,與尺八、柘木唇齒相依。其地形恰似一彎新月,鑲嵌在荊江之畔,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三洲地區初系長江外灘,因逐年淤積,遂成一馬平川。每逢伏汛,大江橫溢,頓成一片汪洋,當時洲民如同候鳥,水退即來,水來即走。直至明朝萬歷年間,唐家洲、中洲和八姓洲分別筑起垸堤,方有人定居。建國前,三洲20多個村先后隸屬于湖南巴陵和岳陽縣管轄。建國后,監利與岳陽劃江而治,將原屬岳陽管轄的20多個村劃歸尺八區。1975年撤區變社,鹽船、中洲、何堡三個公社便合并成立三洲人民公社。因公社屬地分處唐家洲、中洲
榮譽排行:
2019年7月,三洲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三洲鎮形成于明朝萬歷年間,唐家洲、中洲和八姓洲分別筑起垸堤,方有人定居。
民國時期,三洲20多個村先后隸屬于湖南巴陵郡和岳陽縣管轄。
新中國成立后,監利縣與岳陽市劃江而治,國務院下文將原屬岳陽管轄的20多個村劃歸監利縣尺八區管轄。
1958年屬尺八公社。
1975年撤區并社,鹽船、中洲、何堡三個公社合并成立三洲公社,因公社屬地分處唐家洲、中洲和八姓洲三個洲而得名。
1984年屬尺八區。
1987年撤區并鄉,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