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溝鎮 | 隸屬:監利市 |
區劃代碼:421023102 | 代碼前6位:4210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19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7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前進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新溝區,在城區按街巷分別設解放街辦事處和建設街辦事處;1993年鄉鎮合一時兩辦事處更名為居委會,2006年4月解放街居委會和建設街居委會…[詳細] |
陳埠淵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清朝嘉清7年1802年和光緒2年1876年兩次潰口,沖刷而成為河、淵。在該地成為貨運、裝卸、中轉專用碼頭,后因為形成居民點、沿碼頭建屋居住,因此得名。…[詳細] |
光明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1950年,屬新光互助組和新民互助組;1955年,兩個互助組合并成立光明高級社;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鎮光明大隊;1970年與全心村合并,…[詳細] |
向陽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2010年設立向陽社區居民委員會,屬新溝鎮政府管轄至今。…[詳細] |
楊林關街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高家、戴家;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東荊人民公社,設立英勇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區東荊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社…[詳細] |
謝家村 | ~209 | 村莊 | 1950年后,屬謝家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屬東荊人民公社,設立謝家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區東荊人民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新溝…[詳細] |
孫場村 | ~216 | 村莊 | 1950年后,屬孫場村;1955年為孫場村、中心村,屬孫場鄉;1956年為孫場社、中心社,屬東荊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孫場、…[詳細] |
秦陽村 | ~217 | 村莊 | 1950年為陽光和大道;1955年為秦陽村、陽光村,屬孫市鄉;1956年為兩個社,屬東荊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陽光大隊、大道大…[詳細] |
雷河村 | ~221 | 村莊 | 該地名是以雷姓在一條河流的邊居住,而該居住地正在河壩上,此壩是擋住河水不能流進龔程院內,因此而得名。…[詳細] |
紅陽村 | ~224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五熊、橫楊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五熊、橫楊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區南禪公社;1975年…[詳細] |
新紅村 | ~226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初級社轉高級社;1955年為紅橋村、廖家村,屬何橋鄉;1956年為兩個高級社,屬紅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新…[詳細] |
夏橋村 | ~231 | 村莊 | 因夏橋在清朝光緒年,有兩個考上秀才,一個名叫夏開一,號夏定一,另一個夏德坤,所以命為夏橋。…[詳細] |
晏橋村 | ~237 | 村莊 | 晏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報國村 | ~238 | 村莊 | 1950年為報國村,屬陳湖鄉;1956年為報國社,屬晏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荒湖農場,設立報國大隊;1959年劃歸新溝公社;1961年,恢復…[詳細] |
全心村 | ~241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高陽村;1956年成立高級社,有新河、全心、光明三個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鎮管轄;1971年合并,以全心全意奔向社會主義之…[詳細] |
梅湖村 | ~243 | 村莊 | 1950年后,屬新溝區;1955年為邊河村、荊梅村,屬陳湖鄉;1956年為兩個高級社,屬晏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梅林大隊;…[詳細] |
雙河村 | ~245 | 村莊 | 2014年丁橋村與史橋村合并為雙河村,屬新溝鎮管轄至今。…[詳細] |
磚剅村 | ~246 | 村莊 | 1950年后,屬新溝區磚剅村;1955年為磚剅村,屬何橋分轄;1956年為磚剅社,屬張場分轄;1958年人民公社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磚剅大隊;19…[詳細] |
彭家口村 | ~247 | 鎮鄉結合區 | 彭家口村:由原三中、嚴家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英永村 | ~248 | 村莊 | 土改期間,在當時政治的影響下將高家、戴家更名為英勇村,喻指英勇奮斗、勇往直前。…[詳細] |
雙興村 | ~250 | 鎮中心區 | 1950年后,屬雙嶺村;1955年為胡家村,屬謝家鄉;1956年為雙嶺社,屬東荊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雙嶺大隊;1961年,…[詳細] |
紅橋村 | ~251 | 村莊 | 1950年后屬阮家村,屬楊林鄉;1956年為阮家社,屬紅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新溝人民公社,設立阮家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詳細] |
大興垸村 | ~252 | 村莊 | 大興垸村:由原朱堤、熊馬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南禪寺村 | ~253 | 村莊 | 南禪寺村:由原中嶺、新南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付柳村 | ~254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后,屬付柳自然;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紅廟公社,五星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新溝區紅廟公社;1975年11月撤區并社,屬紅廟公…[詳細] |
東荊河村 | ~349 | 村莊 | 東荊河村:由原東荊、七根楊等2村合并而來。…[詳細] |
地名由來:
新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形成于北宋初,據《監利縣志》記載:以新溝為中心方圓百里是楊令公楊業及楊家將天波府的封地所在。舊時沿稱石牌樓、剅口市、七星街、新興口、新溝嘴,相傳元末明初,此地勢較高,逐漸聚集民居,后來方便為人們飲水、田園灌溉及經商交通便利,在集市北新開挖了一條新溝渠,當時人們習慣叫此地為新溝嘴。
楊業(?—986),一作鄴,本名重貴,宋朝名將。 父楊信,“麟州土豪”,當是麟州(今陜西神木北)人。后漢時,“自為刺史”,臣附于后漢、后周。楊信二子,長子重貴,次子重訓(勛)。楊重貴事北漢世祖劉崇,北漢帝劉承鈞時賜姓劉改名繼業,“…… 楊業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新溝鎮地處監利、潛江、仙桃三縣(市)結合部,市江漢支流東荊河流域最大的集鎮。
全鎮版圖面積150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轄4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其中城區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3.5萬。
新溝鎮是監利縣的北部門戶,監潛公路穿境而過,東荊河大橋飛架南北,隨監高速公路將在此設置互通,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新溝市江漢油田開采原油的重要資源的。境內盛產糧食、棉花、瓜果、水產等農副產品。
新溝鎮工業基地實力雄厚,現有湖北銀欣集團、天河水產、恒泰米業、發旺油脂、棉花等農副產品加工和印鐵制罐業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格局。
新溝鎮袖珍城市初具雛形,拉開了三縱五橫的路網格局,城區基礎設施完善,城鎮服務功能齊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2024湖北省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新溝鎮位列第94位。
2023年11月,新溝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2023年8月,新溝鎮被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命名為湖北省美麗城鎮省級示范鄉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新溝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新溝鎮位列第682名。
2014年7月,新溝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1年12月,新溝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文化旅游:
紅三軍軍部舊址位于監利縣新溝嘴鎮解放街北。1931年10月至1932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軍部設此,軍長賀龍,政治委員夏曦。舊址建于清代,現存為四合院式布局,面闊四間12.8米,通進深2
新溝嘴大捷紀念碑位于監利市新溝鎮陳埠淵街。為監利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始于北宋,舊稱新溝嘴;元、明、清無大變化,民國時屬上坊里;1949年5月,新溝正式設為新溝鎮,隸屬襄南監利縣民主政府領導;1950年10月改隸屬沔陽專區監利縣;1951年4月撤銷沔陽專區,把集鎮范圍劃分為新溝鎮,農村范圍即為新溝區,隨監利縣改屬荊州專區;1958年新溝區下屬鄉改為公社;1960年6月新溝鎮改為新溝鎮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復鎮建制;1967年新溝鎮與新溝區分別成立“抓革命、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