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百福司鎮 | 隸屬:來鳳縣 |
區劃代碼:422827101 | 代碼前6位:42282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轄區面積:約184.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桂林書院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百福司鎮桂林書院社區成立于2001年9月,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現有5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986棟,住戶1824戶,常住人口6542人,流動人口264…[詳細] |
舍米湖村 | ~203 | 村莊 | 舍米湖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方,屬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面積1.57平方公里。共有6個村民小組145戶人636人,土家族人占人口總數的97%。該村…[詳細] |
合光村 | ~204 | 村莊 | 南河村位于百福司鎮北大門,來智縣公路和酉水河流橫穿而過,交通便利,距百福司集鎮4公里。共有9個村民小組,275戶,1520人。國土面積3.5平方公里。…[詳細] |
智勇關村 | ~205 | 村莊 | 虎頭落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部,西南邊緣與重慶市酉陽縣大溪鎮團壩村接壤。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個14自然村,246戶,總人口985人,勞動力595人,耕地…[詳細] |
新才溝村 | ~208 | 村莊 | 新才溝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部。全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559戶2154人。轄區面積11606畝,耕地2220畝,其中水田1197畝、旱地1023畝,人均…[詳細] |
安撫司村 | ~209 | 村莊 | 安撫司村位于百福司鎮北部,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有30個自然村,390戶,總人口1560人,其中男性783人,勞動力801人。國土面積13362.5…[詳細] |
怯道河村 | ~211 | 村莊 | 怯道河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部。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283戶1249人。轄區面積8132畝,耕地1142畝,其中水田615畝、旱地527畝,人均耕地面積…[詳細] |
洞塘壩村 | ~212 | 村莊 | (一)、村域情況:
洞塘壩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北部,酉水河重要支流——洞塘壩村道河縱貫境內,與本縣綠水鄉相鄰。轄13個村民小組,有19個自然院落,4…[詳細] |
高洞村 | ~213 | 村莊 | 高洞村位于百福司鎮西南角,距百福司集鎮15公里,地域偏僻,曾有卯洞“西伯尼亞”之稱,東抵安撫司村,西南均與重慶興隆鄉八穴村接壤,北與大河鎮牡丹坪村相鄰…[詳細] |
安家堡村 | ~215 | 村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時期屬卯洞安撫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后屬達德鄉仁育里。民國三年(1914年)屬四區,1933年屬四區仁育鄉,19…[詳細] |
觀音坪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時期屬百戶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后屬達德鄉勇敬里。民國三年(1914年)屬四區,1933年屬四區百戶鄉,1936…[詳細] |
中城村 | ~220 | 村莊 | 中城村:東至合光村,南至智勇關村,西至新才溝村,北至怯道河村。…[詳細] |
荊竹村 | ~221 | 村莊 | 荊竹村:東至漫水鄉趙家坡村,南至邇拉茶村,西至安家堡村,北至漫水鄉胡家壩村。…[詳細] |
宣撫堡村 | ~222 | 村莊 | 宣撫堡村:東至湖南省龍山縣桂塘鎮桃子村,南至合光村,西至邇拉茶村,北至漫水鄉趙家坡村。…[詳細] |
邇拉茶村 | ~223 | 村莊 | 邇拉茶村:東至宣撫堡村,南至觀音坪村,西至怯道河村,北至荊竹村。…[詳細] |
河東村 | ~224 | 村莊 | 河東村:東至湖南省龍山縣桂塘鎮四壩社區,南至重慶市酉陽縣大溪鎮新寨村,西至重慶市酉陽縣大溪鎮南坪村,北至舍米湖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康熙《卯洞司志》載,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撫使,鎮守邊夷,轄內形成卯洞安撫司和百戶兩個土司,卯洞司城后被百戶司占據,集鎮便稱百戶司。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后,百戶司原轄地改勇敬里,民國時改里為鄉,曾叫百戶鄉。解放后因“戶”與“福”諧音,且取福有吉祥之意,改百戶司為百福司。從解放初至八十年代初,百福司一直是卯洞區或卯洞公社下轄的一個街道或鎮,1985年6月重新設區建鄉,經省州同意將原卯洞公社改為百福司鎮,為縣直轄鎮,同時將原卯洞所轄的漫水、洗車、興隆、三壩、魚塘五個管理區劃出單設漫水鄉。從此百福司取代了“卯洞”,卯洞不再是行政區名稱,僅指酉水河上一個伏流洞。
基本介紹:
來鳳縣百福司鎮位于湖北省恩施州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東與湖南龍山縣接壤,西與重慶酉陽縣毗鄰,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 地跨東經109°07′至109°21′,北緯29°04′至29°07′,全鎮國土面積184.13平方公里,南北長20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酉水河由北向南穿鎮而過,怯道河從西向東橫貫全鎮,兩水系于百福司集鎮相匯,再向東流入重慶酉陽縣境內。兩水之上,架四座石拱橋連接鄂、湘、渝。酉水乘船可達湘、渝,公路可直通黔、蜀,水陸交通方便。
百福司鎮歷史悠久 。據康熙《卯洞司志》載 ,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撫使,鎮守邊夷,幾百年來承襲土司制度,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百福司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2021年11月,百福司鎮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土家族擺手舞)。
2021年10月,百福司鎮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土家族擺手舞)。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百福司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7月,百福司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張家印子屋(又稱張家老屋),形成年代為清代,位于百福司鎮桂林書院社區百福司中學校園內西部。面向三十六步街,東挨卯洞油行永定章程碑,張家印子屋占地面積351.72平方米,南偏東朝向,磚木結構,
茶堰坪擺手堂位于來鳳縣百福司鎮茶園坪村。始建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光緒十三年(1887)大修。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矩形,前為院,后為堂。條石砌筑院墻,周長66.22米,高2.15米,厚
舍米湖擺手堂位于來鳳縣百福司鎮河東鄉舍米湖土家山寨。擺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慶祝豐收的場所。來鳳縣擺手堂現存3處,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擺手堂。此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長方形,周圍石墻環
歷史沿革: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時期設卯洞安撫司、百戶司。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時,廢卯洞司設仁育里,廢百戶司設勇敬里。
1914年始設區鄉,百福司為四區;1933年編組保甲,百福司仍屬四區,區公所設在百福司,轄5鄉、1鎮、50保;1936年屬新三區;1941年,撤銷區署,仍保留百戶司區署。
百戶司鎮轄智樂、仁育、勇敬3鄉。
1943年,仁育改為安撫鄉,勇敬改為卯洞鄉。
1946年,重新劃分各區鄉鎮之
“金絲桐油”是湖北省來鳳縣著名土特產,其濃度大﹑色澤橙亮金黃﹑可牽拉成絲,故有“金絲桐油”之美稱。“金絲桐油”質量為中國桐油之冠,獲湖北省“產品金獎”和“暢銷產品獎”。金絲桐油是一種良好的干性油,具有
來鳳漆筷已有160多年的歷史。該產品是以名冠中外的來鳳“金絲桐油”、“利川壩漆”等100多種原材料經3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該產品集適用、收藏于一體,色澤艷麗,古樸典雅、耐高溫、耐摩擦、無毒無味、有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