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薛集鎮 | 隸屬:老河口市 |
區劃代碼:420682102 | 代碼前6位:42068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轄區面積:約5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8萬人 |
人口密度:約56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振興街社區 | ~001 | 特殊區域 | 1987年,設立秦集鎮,秦集得到大力發展。1997年,成立振興街居民委員會,屬老河口市秦集鎮。2001年,秦集鎮合并到薛集鎮。2005年,名振興街社區…[詳細] |
薛集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相傳260年前,有薛姓人家在現鎮政府北500米處的薛堰設集,集上薛姓為白蓮教徒,揚言能將凳當馬,撒土成兵,因此驚動了官府,派兵鎮壓,并將薛姓斬盡殺絕,…[詳細] |
秦集村 | ~200 | 村莊 | 薛集鎮秦集村位于秦集街,耕地3185畝,秦集村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人口現狀: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342戶1620人,外出務工873人…[詳細] |
趙崗村 | ~201 | 村莊 | 明朝時,山西大槐樹一趙姓人家南遷至此,懇荒耕種,后代子孫與當地人通婚聯姻,人口逐漸增多,形成村莊,因處于平崗上,得名“趙崗”。…[詳細] |
余起營村 | ~202 | 村莊 | 明朝初年,余姓最早遷此居住,后陸續有張、郭兩姓來此定居,張姓居西,余姓居中,郭姓居東。因張姓、郭姓發展迅速,余姓減少,為此余姓禮讓此地給張姓、郭姓。為…[詳細] |
張崗村 | ~203 | 村莊 | 明朝時,張姓兄弟二人從現河南省鄧州市北大張崗遷此居住,后發展為村落,稱張崗,為同薛集東南面的張崗相區別,又稱“北張崗”。1984年,名張崗。…[詳細] |
杜王營村 | ~204 | 村莊 | 明朝中期,杜姓從襄陽黑龍集杜家橋遷入此地定居,與王姓居住一起后發展為村落,得名“杜王營”。…[詳細] |
楊集村 | ~205 | 村莊 | 楊集村位于薛集鎮東北部,屬省級貧困村,共有2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1206人,現有耕地3179畝,黨員29人。在上級黨委組織部門支持和鎮直各…[詳細] |
韓營村 | ~206 | 村莊 | 韓營村位于鄂豫兩省交界處,與河南省鄧州市的林扒、都司鎮地邊相連,距薛集集鎮九公里,全村共有12個小組,戶數413戶,1786人,耕地面積3634畝,黨…[詳細] |
徐營村 | ~207 | 村莊 | 徐營村位于薛集鎮西北9公里,屬省級貧困村,共有4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2201人,現有耕地3255畝,黨員47人。村級場所面積176平方米…[詳細] |
薛集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薛集村地處薛集鎮鎮區,緊臨排子河,有5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2650人,現有耕地面積3280畝,黨員45人,村級場所面積極240平方米。先…[詳細] |
馬崗村 | ~209 | 村莊 | 薛集鎮馬崗村位薛集鎮區東南3里處,緊臨西排子河,全村共有1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1206人口,現有耕地1319畝,黨員31人。全村三面環水,自然風景…[詳細] |
潘洼村 | ~210 | 村莊 | 明朝有潘姓人家在此居住,由于地處低洼地帶,得名潘洼。清朝時潘姓家族衰敗,人口減少,劉、王、陳三姓遷入,仍用原名,稱“潘洼”。…[詳細] |
天明齊村 | ~211 | 村莊 | 以傳說得名。早年此地無人居住,明朝時期,一齊姓討飯孕婦在此生產,孩子出生時天亮了,齊姓孩子后在此娶妻生子,形成村落,故名“天明齊”。…[詳細] |
關崗村 | ~212 | 村莊 | 明朝初年,關姓人在此集居,名“關節崗”,并在村東北路邊修一座接官亭。后關姓人衰敗,張姓人遷居此地,仍用原名。1984年,名關崗。…[詳細] |
南劉崗村 | ~213 | 村莊 | 明朝年間,薛集北劉崗村劉氏后裔一支,從家族中分出南遷至薛集南6千米處居住,因兩村同處于一條南北走向的平崗地帶,為便于區分,故稱“南劉崗”。…[詳細] |
齊崗村 | ~214 | 村莊 | 明朝時,一戶齊姓人家由河南省新野縣的齊家花園遷居此地,因處崗梁,得名齊家崗,簡稱“齊崗”。…[詳細] |
曾崗村 | ~215 | 村莊 | 曾崗村位于薛集東部,共有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人口2020人,耕地4198畝,黨員42人。村級場所面積120平方米。多次被評為五好村黨組織。
…[詳細] |
上寨村 | ~216 | 村莊 | 上寨村位于薛東大門,緊臨河南鄧州、襄陽石橋鎮共有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1215人,現有耕地2335畝,黨員數27人。村級場所面積120平方…[詳細] |
王崗村 | ~217 | 村莊 | 明朝年間,王姓從山西大槐樹遷移至此地一平崗處形成村落,得名“王崗”。…[詳細] |
王堰村 | ~218 | 村莊 | 明朝,王姓人由山西遷至此地堰塘邊居住,形成村落得名“王堰村”。…[詳細] |
王河村 | ~219 | 村莊 | 明朝時,王姓人由山西遷居于西排子河旁定居;逐漸發展形成村落,得名“王河”。…[詳細] |
吳家洼村 | ~220 | 村莊 | 吳家洼村位于薛集西部,共有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1319人,現有耕地2863畝,307戶,黨員數24人。村級場所面積120平方米。
…[詳細] |
陳家廟村 | ~221 | 村莊 | 明朝時期,陳姓家族已成為當地一大貴族,人口眾多,土地廣袤,當地有陳半山韓半縣之說,早年陳姓人在此居住,因村東有座古廟,得名“陳家廟”,1984年改為“…[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所在中心村和行政區域而綜合命名。相傳260年前,有薛姓人家在現鎮政府北500米處的薛堰設集,集上薛姓為白蓮教徒,揚言能將凳當馬,撒土成兵,因此驚動了官府,派兵鎮壓,并將薛姓斬盡殺絕,當時薛姓有小孩到謝營舅家走親,方免一死,后改為謝姓,此后,薛集無薛姓至今,仍稱薛集。1987年,定名“薛集鎮”。
基本介紹:
老河口市轄鎮。1951年屬第五區,1958年屬五星公社,1987年建薛集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59.6平方公里,人口2.7萬。半(店)齊(家崗)公路從鎮中穿過,接207國道。轄薛集、馬崗、潘洼、陳家廟、天明齊、王崗、王堰、吳家洼、王河、齊崗、上寨、曾家崗、南劉崗、關節崗14個村委會和薛集1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芝麻為主。鄉鎮企業以農機、建材、飲料、輕紡、化工為主。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薛集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生態鄉鎮。
2022年3月,薛集鎮被命名(確認)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鄉鎮)。
歷史沿革:
相傳260年前,有薛姓在現址北500米處的薛堰設集;1918年,全縣設5區24團,薛集鎮屬東區7團;1928年,全縣設11區,薛集鎮屬九區巨興集;1946年,并鄉合保,成立保平鄉;1949年1月,光化縣全境解放后和竹林橋同為第三區(1951年8月改為第五區);1956年5月與竹林橋分設,建立第五指導組;1958年8月成立薛集鄉五星人民公社;1962年1月恢復區制,以駐地更名為薛集區,轄薛集、秦集、
老河口薛集鎮養殖雞歷史悠久,群眾養雞熱情高.目前,全鎮建有大型養雞場5座,養雞20萬只.( 老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