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理智社區 | 隸屬:東城街道 |
區劃代碼:422802002012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該地初名李子坳,因該地早先李子樹多。1938年即民國27年由利川縣警察局督查長萬金龍在每家店鋪門楣上掛上燈籠并書寫“建新理智”四個大字,意在倡導一方文明。次年(1939),國民政府鄉長陳子興就從“建新理智”中取“理智”二字替換“李子”,將“李子坳”更名為“理智坳”。
基本介紹:
利川市東城街道辦事處理智村位于市區城郊南,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九個村民小組,2237人,有黨員39人,村干部7人,全村742戶,其中非農戶70戶,外來經商10戶,村辦公室占地面積600平米,健身活動場所3000平米,場內設有藍球設施、乒乓球桌、羽毛球場地、健身活動場地及健身器材11件,歷史形成一個小集鎮村,現有貿易市場一處。
理智社區與杉木社區、城隍社區、土橋村、楊柳社區、新橋社區、筆架山村、關東社區、巖洞寺社區、求男臺村、下壩社區、太坪社區、交椅臺村、王家灣社區、白鵲山村相鄰。
歷史沿革:
據牟氏家譜記載:1342年牟氏始主牟茂從荊州遷到理智坳下場口落戶,在向家打工;過去古鎮既是川、鄂、湘古鹽道上一個規模最大的鹽運中轉站,又是湘、鄂、川土特產品集散中心,據《利川縣志》記載,當年理智坳集市貿易“盛極一時,超過縣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推進了民間交流交往,特別是兩次“川鹽濟楚”時,理智坳就是一個大驛站;清代時期主要為鹽運要道,利川至元堡、毛壩及咸豐縣的大路穿場而過。
該
周邊相關:
理智社區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