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塘社區 | 隸屬:都亭街道 |
區劃代碼:422802001010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清朝雍正十三年,因一和尚行經此地,發現在三棵樹之間,有一個出水洞穴,深不見底,洞口有一米左右,涌出大股泉水流至一片洼地,自然積水成一口很大的塘,和尚為此地命。
基本介紹:
利川市都亭街道辦事處大塘社區居委會位于城西郊西城路移民二巷20號,是于2011年7月經市政府批準的由原大塘村委會改為的新社區,社區東至木棧老河、南至四號溝涼務老河村、西至林家村石凹口、北至普庵社區318國道。轄區面積0.9平方公里,設黃家媥、下場口、西街、水井巷、五中職校五個片區八個小組,轄區有五中、職校、變電站、小學、兩個加油站等單位。個體工商戶56家,轄區實有人口1235戶5266人。其中城市低保68戶75人。農村低保124戶229人。社區現有干部6人,支部、居委會交叉任職4人,大學生村官1人。轄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6名,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筑面積310平方米。
社區現設有便民服
歷史沿革:
光緒版《利川縣志》載:“一曰大塘場,西一保縣西七里。
相傳縣初治此,旋硒今治。
”大塘社區,即大塘場一帶,明時把很繁華。
乾隆元年設利川縣時,縣衙即設于大塘場,可見其商經濟文化發達。
明屬施州衛都亭里,緊鄰衛治之地。
清勇設縣衙民國屬都亭鄉西一保。
解放后屬城關區駐地1953年成立紅光社,1958年屬城關火社大塘大隊,1961年屬城關區紅光出社一大隊,1975年屬大塘公社大塘大隊。
1984年撤社建區,為涼務區
周邊相關:
大塘社區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