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巖村 | 隸屬:涼霧鄉 |
區劃代碼:422802200207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位于甘溪山腳,村后有一南北走向約800余米長的大山巖。山巖陡峭,高三十余米,名為大巖。村委會駐地位于大山巖下,得名。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命名大巖村為2022年度湖北省生態村。
基本介紹:
涼霧鄉大巖村位于利川城區的東南部,距市中心4公里,東接斜靈村,南于本鄉官屋村連界,西齊甘溪山林場防火線,北與本鄉老河村為鄰。全村總人口1832人、468戶,下轄1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2500畝,其中水田1200畝,山林覆蓋面積2760畝,交通便利,水源發達。
涼霧鄉大巖村辦公活動有:支部辦公室、村委會綜合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四個場所占面積120m2。大巖村辦公場所座落在大巖村三組利沙路旁,于2008年市宣傳部幫扶大巖村進行整村推進扶負工作,由宣傳部等單位投資15000元維修而成,過去一直是大巖小學場地。
大巖村與老河村、獅子村、鐘靈村、陶家溝村、紙坊壩村、屯上村、馬前村、武陵村、雙河村、池谷村、高橋村、旗桿村、官屋村、鐵爐寨村相鄰。
歷史沿革:
清朝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建利川縣,屬都亭汛,都亭里。
民國時期屬荊南道、施鶴道、鄂西行政委員會、第十行政督察區、(抗戰時期屬第七行政督察區)利川縣;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屬利川縣第一區;1952年屬利川縣城關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利川縣城關人民公社孫家管理區,建立官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制,屬利川縣城關區孫家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屬大塘公社;1984年撤社建區,屬利川縣涼霧區官屋鄉,大
周邊相關:
大巖村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