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鐘靈村 | 隸屬:涼霧鄉 |
區劃代碼:422802200203 | 代碼前6位:4228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鐘靈村原名鐘嶺,峰巒疊嶂,嶺峨參差,明清時期山上多廟觀,整日鐘磬鳴聲不絕,居民以為有神騐,故取鐘靈毓秀祈福之意而名鐘靈(山)。
基本介紹:
鐘靈村位于利川市東南角,距城區15公里,東與元堡鄉內坪村接界,西與都亭鎮木棧村接界,南與中靈山飛播林場相連,北與本鄉大巖村連接。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以荒山和森林為主。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72戶,207人,其中勞動力135人,外出務工105人,全村總面積7300余畝,耕地1050畝,森林植被很好。常年經濟以種煙、油菜、向花為主,近年來由于交通不便,無法運輸肥料和煤炭,所以種煙戶越來越少,村里由于無學校、無醫生、無商店、無交通工具,村民看病、讀書、買生活用品都很不方便,村中有20%的有錢人家都遷往交通便利的木棧村居住了。
鐘靈村與老河村、屯上村、大巖村、馬前村、獅子村、武陵村、陶家溝村、紙坊壩村、高橋村、雙河村、池谷村、旗桿村、官屋村、鐵爐寨村相鄰。
歷史沿革:
在元、明、清幾代曾有僧人、道士在此山修建廟宇、道觀而傳教。
清朝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建利川縣,屬都亭里;民國時期先后屬荊南道、施鶴道、鄂西行政委員會、第十行政督察區、(抗戰時期屬第七行政督察區)利川縣;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屬利川縣第一區;1952年屬利川縣城關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利川縣城關人民公社孫家管理區,設立鐘靈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制,屬利川縣城關區鐘靈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屬
周邊相關:
鐘靈村附近有騰龍洞、玉龍洞、大水井景區、龍船水鄉、佛寶山景區、利川麗森休閑度假村等旅游景點,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利川大黃、利川紅等特產,有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柏楊豆干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壩漆制作技藝、利川燈歌、利川小曲、肉連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