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二堰街道 | 隸屬:茅箭區 |
區劃代碼:420302002 | 代碼前6位:4203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面積:約19.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94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社區、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源園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源園”指地名,詳見紀念地旅游景點類登記表《源園》![詳細] |
火車站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火車站”指地名,詳見建筑物類地名登記表《火車站廣場》![詳細] |
埡子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埡子”指十堰老地名“十堰埡子”。明成化12年(1476)設鄖陽府,埡子社區域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同治5年(1866)埡子村隸屬鄖縣南鄉十堰保。民國初年…[詳細] |
老街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老街”指十堰老街,詳見非行政區域類登記表《十堰老街》![詳細] |
二堰橋社區 | ~005 | 主城區 | “二堰橋”指早年轄區內有一座二堰橋。明成化12年(1476)置鄖陽府,二堰村屬鄖陽府鄖縣二堰村。清同治5年(1866)二堰村屬鄖南鄉十堰保二堰村。民國…[詳細] |
鄭家溝社區 | ~006 | 城鄉結合區 | “鄭家”指鄭氏人大多居住在鄭家溝。成化12年(1476)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用明朝時期建制,隸屬鄖縣南鄉十堰保。民國隸屬鄖縣七區。民國二十四年(1…[詳細] |
富康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富康”指富康花園,詳見居民點類登記表《富康花園》![詳細] |
擂鼓臺社區 | ~008 | 主城區 | “擂鼓臺”新中國解放前,現東方大廈,原觀音廟地址,僧人習武練身防土匪,經常在原觀音廟對面山上擂鼓為號。后此山被居民稱為擂鼓臺山。因居民委員會的主要區域…[詳細] |
三堰社區 | ~009 | 主城區 | “三堰”指原地名三堰地平片。1980年以前,三堰社區域地屬姜灣村。1980年成立三堰居委會,隸屬十堰市五堰街辦。1984年4月,成立三堰車站居委會,屬…[詳細] |
高校園社區 | ~010 | 主城區 | “高校園”高等學府比較集中的園地。高校園社區居委會前身是二堰街辦姜灣村與源園社區居委會的一部分,二堰街道辦事處高校園社區居委會于2011年11月4日正…[詳細] |
吉祥社區 | ~011 | 城鄉結合區 | “吉祥”為區域內一居民點。參見居民點類登記表《吉祥小區》。…[詳細] |
彭家溝社區 | ~012 | 主城區 | 彭家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錦繡園社區 | ~013 | 主城區 | 錦繡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百二河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百二河”指地名,詳見陸地水系類登記表《百二河》![詳細] |
十堰橋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十堰橋”因十堰原本有十個堰,建市初期通往火車站方向建有一座可以通行的橋,村委會緊鄰這座橋![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早年駐地位于二堰曾是百二河第二攔河壩而得名!岸摺爸甘叩牡诙姥。
基本介紹:
二堰街道隸屬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辦事處駐人民路,人口61024人,面積19.7平方千米。轄9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源園、富康、埡子、鄭家溝、火車站、擂鼓臺、老街、三堰、二堰橋、姜灣 、百二河、十堰橋。 二堰街道辦事處,東連武當路街辦,北至五堰街辦,南界大川鎮,西臨張灣區車城路街辦,全境面積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8公頃,轄區三個行政村,10個村民小組,12個社區居委會,245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78189人,其中農業人口1317人,流動人口24100人。
-
經濟發展
農業工作立足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發展“農家樂”休閑娛樂項目。以百二河沿
二堰街道
榮譽排行:
2017年2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二堰街道為2016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1948年隸屬鄖縣十堰區。
建國后至1958年隸屬鄖縣十堰區十堰鄉。
1958年隸屬鄖縣五星人民公社。
1967年為十堰市十堰公社。
1980年屬五堰街辦。
1987年,從五堰街道分出,成立二堰街道辦事處,當時辦公租住在十堰橋村辦公樓,1987年2月,從五堰街道劃出姜灣村以南至十堰火車站區域,設立二堰街道(區政府派出機構),轄十堰橋、二堰橋、吳家溝、姜灣、百二河5個村以及擂鼓臺、十堰、站前新村等12個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