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鑼場鎮 | 隸屬:沙市區 |
區劃代碼:421002100 | 代碼前6位:4210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5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鑼社區 | ~121 | 主城區 | 鑼場鎮新鑼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12年5月經沙市區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社區現有居民348戶,總人口1128人,黨員12名。在崗工作人員4名,其中專職網…[詳細] |
長湖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長湖村位于鑼場鎮西,東鄰向湖村,西鄰關沮鎮,北靠長湖。耕地面積228畝,精養魚池面積800畝,網箱養殖面積1000畝,轄7個村民小組,274戶1159…[詳細] |
向湖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向湖村地處中心城區近郊。東望鑼場集鎮,南靠白水灘,西鄰長湖村,北瀕長湖堤,318國道橫貫。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合村并組后全村468戶,2027人(…[詳細] |
白水村 | ~204 | 主城區 | 白水村位于318國道鑼場鎮以南,宜黃高速公路貫穿村東西,東方大道以西,豉湖渠以北。耕地面積385畝,漁場面積400畝,4個村民小組,178戶875人。…[詳細] |
漁湖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漁湖村位于滬蓉高速公路、318國道、東方大道縱橫交匯處。2003年6月,被確定為沙市經濟開發區的主戰場。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1916人,8個村民小…[詳細] |
鑼場村 | ~206 | 主城區 | 鑼場村地處集鎮中心,318國道,宜黃高速,滬、漢、蓉高鐵縱橫全村。全村下轄8個村民小組,351戶,農業人口1120人,勞力552人,占地面積1.6平方…[詳細] |
花坮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花坮村位于長湖以南,東鄰觀音垱鎮,南靠長湖,318國道貫穿全村。耕地面積1301畝,8個村民小組,428戶1558人。201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1…[詳細] |
高陽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高陽村位于318國道以北,長湖庫堤以南,東鄰花臺村,南鄰鑼場村。耕地面積584畝,長湖網箱面積1500畝,池塘養殖640畝。5個村民小組,243戶10…[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鎮政府駐地“打鑼場”而得名。清朝時期有一地主建了一個平坦場地,每逢初十趕集,就用打鑼的形式號召人們,形成物品交換的市場,故名“打鑼場”。
基本介紹:
鑼場鎮位于荊州市中心城區近郊,距市中心7公里,是滬蓉高速公路在荊州市的第一個出口,是荊州中心城區的東大門,是經省政府批準重點建設中的中心鎮。國土面積22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人口11052人,耕地面積4767畝,水產養殖面積8700畝。
鑼場鎮原為鄉的建制,1985年由江陵縣劃入沙市市,1986年建鎮,1994年12月劃歸沙市區管轄。
鑼場鎮立足“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商貿活鎮、城建靚鎮、科教興鎮”的發展思路,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集鎮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160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2024湖北省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鑼場鎮位列第30位。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鑼場鎮位列第45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鑼場鎮位列第497位。
2021年10月,鑼場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694位。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江陵縣民主鄉、新民鄉;1955年合并為江陵縣新民鄉;1958年改為鑼場管理區,1982年改為鑼場鄉,1986年劃歸到沙市市管轄;1995年荊沙市合并為沙市區管轄,1996年撤鄉改鎮,建立鑼場鎮至今。